日军就要来了,宣传队还在围观中载歌载舞,突然一下子又声泪俱下
发布时间:2025-09-24 21:04:23 浏览量:1
1932年2月20日(阴历正月十五),是格节河金矿工人正过元宵节。
早晨,一支四五十人组成的化装宣传队,穿着鲜艳的服装,打鼓吹号,载歌载舞进入了格节河金矿矿区。他们队伍整齐,
首先走街串巷,然后到金矿局门前的中心广场停下来,有节奏地打鼓、敲锣、唱歌,观众越来越多,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
突然,歌声停止了。一位宣传队员从队伍中站出来,对大家说:"工人弟兄们,日本关东军已占领哈尔滨!很快就要打到我们这里了!"
讲演者愤怒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指出日本侵略东北的根本目的是灭亡全中国,称霸全世界。
讲演从军阀统治的黑暗讲到中华民族面临灭绝的危险,从人民群众的贫困,讲到即将临头的亡国奴生活,字字句句感人肺腑。
这时,一位朝鲜族青年站出来,以切身经历控诉了日本灭亡朝鲜后,朝鲜人民过着悲惨的亡国奴生活。
他义愤填膺地指出,亡国奴的命运是悲惨的,朝鲜亡国的前车之覆,就是中国的后车之鉴,说到这里,讲演者声泪俱下,慷慨激昂,在场的工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他们斥责了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调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及其军队入关打内战,劝告人们不要对国民党政府抱有任何幻想。
讲演者还痛斥了熙洽、张景惠、于深浩(于大头)投靠日本人,当了可耻的汉奸卖国贼,
并且明确指出,摆在东北各族人民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团结起来,以武力驱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时,群众都激动地跟随宣传队员们一道愤怒地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反对汉奸卖国贼!""反对不抵抗!"
格节河金矿经理刘纪三和宣传队全体同志共进午餐时,高度地赞扬了他们的爱国行动。下午,宣传队员又到各家各户去宣传。
这一天,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地传遍了格节河金矿的每一个角落。3月6日,这支宣传队再次来到格节河金矿,分别深入到工棚和工人住宅,
向群众及时传达"事变"爆发以来的事态,以及国际国内对"事变"的反映,大家谈论抗日救国的大事。
当工人们听到日本关东军已经占领了齐齐哈尔、哈尔滨,正在招降纳叛、调兵遣将,由南向北发动进攻,
即将占领佳木斯、汤原等北满广大地区的消息后,表现出极大的愤慨!
原来这支宣传队是在中共汤原县委的领导下,以党、团员为骨干组成的。
参加者有县委书记李春满,以及敬天、刘东镇、李再德等同志,开始有三四十人,
大部分是朝鲜族男女青年,后来汉族青年逐渐增多,很快发展到七八十人。在半年的时间内,宣传队踏遍了汤原的山山水水和穷乡僻壤。
他们以话剧、舞蹈、歌咏、讲演等形式,深刻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滔天罪行,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插下了抗日救国的革命火种。后来宣传队的大部分成员成长为汤原游击队的骨干。
1932年4月,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在日本江上军的配合下,沿着松花江两岸向依兰、汤原和佳木斯步步逼近,
东北军的余部如:焦旅、涂旅、老五团等部队,陆续撤到汤原和佳木斯,其中焦旅的后勤部队,由王副官带队撤到了格节河金矿,并把部分枪支和弹药交给金矿局保管。
这几支溃退的队伍没有投降,人民对他们还寄予希望,可是他们辜负了人民的希望,没有坚持抗战的最后时刻。
5月份,日军的飞机先后在汤原县城和佳木斯扔下了罪恶的炸弹,战火烧到了汤旺河畔。
5月20日,日军占领了依兰、汤原和佳木斯等松花江下游两岸的重要城镇。日军占领汤原后,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激起了汤原人民的强烈反抗。
为了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汤原人民纷纷组织起各种抗日武装团体,一次又一次进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