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散,上海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落幕,还有后续
发布时间:2025-09-24 22:02:14 浏览量:1
9月23日,2025年上海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创作点评会举行,16部上海原创、上海出品的精品佳作涵盖戏曲、话剧、儿童剧、舞剧、杂技剧、木偶剧、交响乐、民乐、曲艺等门类,入围作品中有“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经典传承剧目、文学IP改编成功范例,以及人工智能合作创制的探索之作,体现了近年来上海舞台艺术创作的成果。
民乐《零·壹中国色》、儿童剧《嗨!小石狮》、木偶剧《银河系历险记》、淮剧《火种》、舞剧《李清照》、评弹《千里江山图》、舞剧《歌剧魅影》、话剧《向延安》、沪剧《黄宝妹》、交响乐《中国厨房》《武侠》、昆剧《琵琶行》、话剧《大江北望》、京剧《龙潭英杰》、话剧《英雄儿女》、沪剧《金绣娘》、杂技剧《天山雪》,从6月19日—8月24日在上海13个剧场演出23场。展演还联合“乐游上海”开展抢票观摩活动,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场欣赏舞台艺术佳作,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创作点评会上,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沈捷介绍,展演共收到来自院团、院校及演出场馆的32部申报剧目。剧本创作中心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对申报剧目视频、剧本进行整理后,递送给专家审阅,从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综合考虑作品题材、形式、创作主体等因素,对作品进行逐一打分。根据专家评分结果,总分前16位的作品入选“2025年上海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并授予“优秀作品”称号。
“每一次探索都充满艰辛。”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冯钢期待,用更多包容的眼光看待新剧目,“创作现代戏可能很难,难道我们就不创作了?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也不能这么做,肯定要创作、肯定要研究、肯定要探索。我们的剧院、观众还有评论家们,共同努力把戏曲的现代性做到大家喜闻乐见,把程式化推向新的高峰。”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沈莉透露,《嗨!小石狮》从2023年8月开始酝酿,2024年10月首演,到全国巡演深受欢迎,正是深度跨界、多元合作以及文化符号再造的探索。“儿童剧受众群体平均年龄只有5.4岁,随着年龄增大,学业压力增大,他们走进儿童剧剧场的机会越来越少。”沈莉认为,儿童剧创作要满足年轻家长的情绪价值,“家长为孩子看儿童剧买单,只有喜欢、觉得感兴趣,他才会带着孩子来看。”
“孩子们对奇幻探险类儿童剧的兴趣越来越大,与爸爸妈妈喜欢打游戏有关。”沈莉注意到,音乐类儿童剧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年轻妈妈喜欢看音乐剧,引导影响孩子的观感体验,所以音乐类、肢体类、舞蹈类作品在儿童剧越来越多。”她提出,创作者自我陶醉没有用,“要有人帮你‘种草’,有人帮你推广,儿童剧才能在家长口碑中呈现几何级数爆发。”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延从《李清照》感受到了观众口碑,“很多观众评论,‘我看完了《李清照》要再去看一遍李清照的诗词,重温她的经历’,这也是我们在做的,通过艺术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走近传统文化。期待我们的《李清照》走出上海、走出国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文化自信。”
“我们做剧目,一直秉持又红又火理念,红是指作品符合主流价值观,传递真善美,火是指作品在艺术性与观赏性上要过得硬,在演艺市场上经得起考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节目中心副经理刘恒以话剧《向延安》为例介绍剧院在项目制作中的优势,“剧院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愿意与所有艺术家和艺术院团合作。我们在整个演出链条中离观众最近,相对于市场更敏感,在后续巡演安排中,有院线支持会有一些优势。”
与会专家对展演作品逐一把脉,力争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上海原创。
栏目主编: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