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亮相,填补15-25万纯电SUV空白,欧拉5对长城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24 19:50:42 浏览量:1
9月25日,欧拉5的“自然美学设计品鉴会”将拉开帷幕,这款由4408名用户票选命名、预售14.78万起的纯电SUV,不仅是欧拉时隔三年的首款全新车型,更是长城汽车在纯电赛道投下的“续命筹码”。
显然,这场亮相早已超越新品发布的意义,它不仅是欧拉摆脱 “女性标签” 的破局尝试,是长城弥补纯电短板的关键落子,更是其能否在新能源下半场找回话语权的生死考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即将亮相的欧拉5以及它未来的前景。
三年磨一剑,欧拉急需“止跌”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用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的这句话用在当下欧拉品牌上再合适不过了。
2021年欧拉以“全球最爱女人的汽车品牌”重新定位,堪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次大胆创新。我至今记得,那年广州车展上,欧拉展台被女性用户围得水泄不通,黑猫、白猫月销接连破万,全年13.5万辆的成绩,让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一下子冲到了女性纯电赛道的头部。
但这种“单点突破”的策略,很快就暴露了行业里常见的“品类窄化”陷阱。还记得之前和欧拉市场部的人聊天时,他坦言:其实在2022年我们内部就吵翻了,有人说该趁势推出中性车型,抢男性用户的增量;有人觉得‘女性专属’要做深,比如加更多美妆镜、香氛系统。最后管理层拍板走高端化,结果芭蕾猫、闪电猫栽了。
事实确实如此:芭蕾猫想靠“复古设计”打动高端女性,但月销长期不足千辆;闪电猫试图靠“运动属性”破圈,却因为品牌“女性标签”太深,男性用户根本不买账。
更致命的是,此后三年欧拉竟“一舰未添”,当新势力靠“每月一款新品”抢占心智、传统巨头凭纯电平台“铺天盖地”时,欧拉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从“头部玩家”,沦为纯电市场的 “边缘看客”,落得 “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
而欧拉5,就是它三年来唯一的“破局机会”。
对长城汽车影响更大
其实,欧拉5不止是欧拉品牌的“救命稻草”,更是整个集团新能源战略的“转向信号”,那便是从之前的“混动优先” 逐渐转向“油电并行”的全面发展格局。
长期以来,长城汽车凭借哈弗、魏牌、坦克等品牌在混动市场深耕细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木桶原理”早有定论: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纯电赛道的滞后,正是长城新能源战略的 “致命短板”。
而如今,随着欧拉5的到来,不仅恰到好处地填补了长城汽车在15-25万元纯电SUV市场的空白,更丰富了集团的新能源产品线,完善了纯电产品布局。
从市场表现来看,如果欧拉5能够在上市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月销量突破5000辆,这一成绩将对长城汽车的纯电业务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个人认为,在当下市场中只有混动强不算真强,只有纯电+混动双轮驱动,才能在市场中活下去的背景下。如果欧拉5真能热销,不仅能给长城纯电注入信心,更能扭转外界“长城只会做混动”的偏见。
同时,资本市场也会买账:毕竟混动的护城河再深,没有纯电的增长故事,投资者的信心迟早会流失。反之,要是欧拉5卖不动,长城纯电可能就彻底沦为“二线玩家”再想追,成本会翻番。
红海突围,欧拉5三道坎都是“生死考验”
现在的纯电SUV市场,早已不是2021年的“蓝海”,早已进入了红海市场且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欧拉5想“虎口夺食”,需过三道“硬关”。
第一道: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任何一款车来说,想要交出优异的成绩,必然要说其竞争对手。在这其中,比亚迪宋PLUS EV靠“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做到配置不低、价格不虚;深蓝S7 EV靠“设计+空间”,主打家庭用户;大众ID系列靠“品牌信任度”吸引传统燃油车置换用户。
相比来说欧拉5呢?靠“自然美学设计”?现在用户对设计的审美疲劳越来越快;靠“激光雷达+高阶智驾”?新势力早就把智驾的“入门标准”拉满了。个人观点是欧拉5没有“单一维度的绝对优势”,只能靠“设计+智驾+空间”的组合拳,才能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道:品牌溢价。欧拉5预计定价15-20万元,这个区间的用户对价格很敏感。我和一位汽车经销商聊过,他说:现在消费者,先比的是品牌其次才是产品,就好比用比亚迪和零跑,在产品力没有特别出彩的前提下,你会选择谁?相信答案显而易见了吧。
如今,欧拉在品牌上还不如零跑,而且之前“女性标签” 的后遗症还在,能不能让男性用户愿意买单,还是个未知数。
第三道:智能化。现在的用户,对智驾的要求早就不是“有就行”,而是“好不好用、靠不靠谱”。欧拉5虽然搭载了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但作为“后来者”,它的容错率极低,若上市后几个月内不能让大家看到其在智能化的实力,很难满足年轻人对智能化的需求。
总结来看,欧拉5的登场,是长城汽车在纯电领域的一次 “深蹲起跳”。它承载的不仅是一款车型的销量期望,更是对过去战略的反思与重构,从之前盲目追逐细分标签到回归产品本质,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出击。
若能凭借“SUV专业度+纯电智能化”打开市场,长城或将在新能源下半场找回失落的话语权;反之,若仍陷入“定位摇摆、技术平替”的怪圈,其纯电之路或将更加坎坷。
行业变革之下,欧拉5的成败,终将成为中国车企战略转型的典型样本。正如《增广贤文》所言: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欧拉5的“时运”终究要靠自己“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