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的错误观念不抛弃,命题无法破局,创新人才没有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25 05:58:00 浏览量:2
如果高考要考查创新力,语文得天独厚。读写是想象力发展的基地,是批判性思维的广阔原野,是创新思维的舞台,令人痛心的是高考语文长期囿于错误的价值观,命题琐碎肤浅,在雕虫小技上下功夫,以至语文成为摆设。
近年来,语文高考有显著进步,但并没有破局性的改革,因为观念仍没有改变,狭隘的工具论扼制进步。
一线优秀老师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高考要命20道题?看似考得全面,其实琐碎肤浅。只要有点语文素养,做高考题总有雕虫小技之嫌,难怪人们轻视语文!
为什么不能用论述题全面深刻的考查文化和审美的核心素养,笔答题只能回答要点,而不能展开?为什么要死守文本的标准,追求标准答案,而禁止个性化的答案?
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越工具论的雷池,不考文学审美力
语文必须改称汉语,跟别的国家一样,语言学科必包含文学,是语言与文学的融合。长期以来把语文当成简单的工具,只注重语言技能,却忽视语言的内容,违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基本规律,语言学习与自我生命探索割裂,孩子厌恶语文,读之无趣,写之无聊。
语言实践是生命塑造的基地,听说读写的本质是对自我生命的寻觅、发现及重塑。可人们把语言关进工具论的囚牢,语文与人生无缘,与经验无关,生吞活剥,从而制造心灵的荒漠,孩子才没有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最终连语言技能也普遍低差。
语文的生命力源于对自我的探索,正是唤醒沉睡的经验,阅读才受到感染,发生兴趣;正是对自我经验的重构,作文才产生重塑自我的真趣味。
命题者非常害怕高考染指文学因素,似乎只要考文学审美素养,语文就背离工具论而不再是语文。殊不知,丢失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读写就令人厌恶,语言工具就失去依托。
看看高考作文,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学12年语文的成绩,文字垃圾俯拾即是,真情实感实在稀罕,真知灼见凤毛麟角。
文学的核心素养是想象力和思想。想象是创造新形象的思维,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一切创造最重要的思维,是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有什么考不得的呢?
语文考查想象力得天独厚,描写性的作文是想象力天然的基地,阅读是用想象对文本的再创作,拥有极丰富的命题情境。
只要观念改变,高考语文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沙场,很容易选拔出有创新潜力的人才。
文学是思想的载体,是文化的沃土。思想是深度思维与情商结出的认知硕果,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有什么考不得的呢?
只要考查思想,读写同样是自由的舞台,阅读是经验与文本碰撞交融的思想舞台,议论性的作文是思想纵横驰骋的天地。
只要观念改变,高考语文就是思想比拼的沙场,创新的思想就成为发展潜力的标志,什么人才选拔不出?
没有想象和思想,就没有文学审美,语文就失去创新的舞台,就像历年来的高考语文,备受人们的轻视,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美国名校的选拔考三门学科——数学、阅读及作文,分别800分,语文是不是占了三分之二?可在咱们的高考中,语文因为只考雕虫小技,受到普遍的忽视。
可以说,只要选拔有创新潜力的考生,语文比任何学科都更有优势。你看呢?#仰望U8L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