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中国十佳!常德津市老旧社区改造路径登上国际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26 15:21:40 浏览量:1
津市柏枝林社区的完整社区部分场景。
入选《威海手册・2025》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
图为推介津市部分。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陈妍 通讯员 罗斌 津市报道
9月20日,在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指导的2025年精致城市论坛上,《威海手册・2025》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湖南津市柏枝林社区的完整社区建设实践,成功入选10个中国优秀案例,成为全国老旧社区转型的标杆典范,其“以民为本、建管并重”的改造路径更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为全球老旧社区更新提供了“中国方案”中的“津市样本”。
破局重生:从“脏乱片区”到“完整社区”的华丽蝶变
整治后的部分场景。
柏枝林社区曾是津市典型的老旧居住集中区,27 公顷土地上散落着 17 个建成年代久远的小区,“违建丛生、设施破败、功能缺失”是这里的“旧标签”。以105街区为例,其前身为105仓库,因服务管理缺位,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居住于此的5120名居民,长期受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匮乏、生活配套不足的困扰,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极为迫切。
2022 年,恰逢国家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政策机遇,津市市委、市政府精准发力,将柏枝林社区列为核心试点区域,创新提出“规、拆、建、留、管”五字工作法,投入7亿元启动连片改造工程,为这片老旧区域按下“系统性重生键”。
居民现场休闲运动。
改造的首要任务是破解“空间梗阻”。社区联合市住建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每家每户走访调研,全面摸清居民诉求;规划方案通过社区公告栏、居民微信群等渠道全程公开公示,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和资金使用审计,以全程透明化操作赢得居民信任。面对违建拆除这一“硬骨头”,工作组通过耐心细致的政策宣讲、依法依规的沟通劝导,最终实现零补偿拆除违建1125处、总面积超15000平方米,并同步推进“拆墙并院”,打通17个小区间的物理阻隔,为后续功能升级腾出宝贵空间。
在硬件设施完善阶段,社区始终坚持“民生需求导向”,对市政管网进行全面更新,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2.3公里、强弱电入地8.7公里、燃气入户全覆盖,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跑冒滴漏、线路杂乱等安全隐患;新建“城市客厅”1处、居民活动中心3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所、儿童之家1个、图书阅览室2间,引入品牌便利店、平价社区食堂等便民商业网点5家,成功构建起覆盖“衣食住行娱学养”的便利生活圈。
如今走进柏枝林社区,道路硬化平整、停车位规划有序、绿化景观错落有致,曾经的“破败片区”已蜕变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宜居空间,居民脸上的笑容成为社区蝶变最生动的注脚。
长效治理:从“输血改造”到“造血运营”的关键跨越
改造后的优美环境。
改造是基础,治理是关键,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柏枝林社区之所以能成为可持续发展典范,核心密码在于治理模式的创新突破。
改造初期,部分小区因缺乏专业管理,曾出现绿化退化、卫生反弹等问题,居民对改造效果的“持续性”产生顾虑。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探索构建“专业服务+居民自治”双轮驱动的长效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公开招标引进资质过硬的物业公司,负责社区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维护、24小时安全巡逻,安装高清监控设备68台,实现安全防控全覆盖,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环境天天干净、居住夜夜安心”,另一方面激活居民自治活力,通过民主评议选举产生片区长和楼栋长,吸纳退休干部、党员、热心居民组建“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队”,搭建起“社区—片区—楼栋—居民”四级全覆盖的“自治工作网”。
改造后的人行步道。
政务服务的下沉进一步提升了治理效能。社区将社保办理、医保缴费、老年证申领等67项高频政务服务纳入“家门口办理清单”,依托“湘易办”平台实现 90% 以上事项“指尖办理”;同时打造“议事厅+线上群”双协商平台,每月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针对停车管理、物业费调整、文化活动策划等问题,邀请居民“面对面提建议,实打实解难题”,让居民从被动的“改造对象”转变为主动的“治理主体”。
如今的柏枝林社区,不仅能有序举办新春歌舞晚会、邻里节、健康义诊等文化惠民活动,还能高效配合完成人口普查、反诈宣传、防汛抗旱等基层治理事务,真正实现从“政府输血式改造”到“社区造血式运营”的跨越,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升,社区凝聚力、向心力大幅增强。
全球样本:中国社区经验的“津市表达”
改造后的读书室。
据了解,《威海手册・2025》由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联合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专家共同编制,核心目标是提炼全球范围内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各国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案。
此次津市柏枝林社区成功入选,不仅标志着中国老旧社区改造的“津市模式”获得国际权威认可,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人为本”的社区治理理念—通过精细化规划、系统化改造、长效化治理,既能解决老旧社区的“硬件痛点”,又能激活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环境改善、功能提升、居民满意、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
柏枝林社区的实践,为全球类似老旧社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改造路径上,坚持“规划先行、民生优先”,避免“大拆大建”;在治理模式上,注重“专业服务与居民自治结合”,破解“重改轻管”难题;在发展目标上,追求“短期改善与长期可持续统一”,实现社区从“颜值提升”到“内涵发展”的升级。
随着《威海手册・2025》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柏枝林社区“津市经验” 有望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样本,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未来,津市将继续深化“完整社区”建设,以柏枝林社区为标杆,推动更多老旧社区实现转型发展,让“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