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擦?养老院女院长穿短裙热舞,是真暖心还是真流量?
发布时间:2025-09-27 14:42:48 浏览量:1
穿短裙哄老人吃药?安阳院长那段视频把养老的底线露出来了
9月24号的那段视频我看了,画面很直接:女院长穿着超短JK裙,在病床前热舞,配文是“院长拼了”,账号还回复“万物皆可擦”。说实话,第一眼你会觉得这是想吸流量的噱头,第二眼你会觉得这已经越过了职业和伦理的边界。网络上有人夸“贴心”,更多人骂“把老人当背景板”,这种撕裂感说明问题比视频本身更严重。
网友的反应很快把话题推高,评论区一句话戳到痛点:信任被消费了。有人说院长亲自上阵是为了拉近距离,我理解这份初衷,但亲近不能以牺牲尊严为代价。把护理场景变成博眼球的舞台,拍摄者、发布者和观看者在无形中把老人当成素材,这才是最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和这种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真诚的养老宣传。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唐山那位刘院长,他带老人跳的是经过改编、尊重尺度的集体活动,1.2亿播放量背后是老人被看见的真实感受。我有个朋友在唐山参观过那家机构,回来一直说,老人脸上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不像外面那种“为了镜头的笑”。差别就在于出发点不同,一个是以人为本,一个是以流量为本。
要看清这件事更深的含义,得回到行业的痛点。注意力经济让所有机构都在想快速出圈,但养老服务的本钱是信誉和专业。短期的擦边营销可能带来点击,但会把多年建立的信任消耗殆尽。更可怕的是,这种操作把标准往下拉,认真做护理的机构反而被边缘化,整个行业风气被带偏,这对家属选择养老院、对老人晚年生活都是长期的负面影响。
说到可操作的改变,我觉得从机构内部开始修复最现实。首先,内容生产前必须有透明的知情同意流程,老人及其家属明确同意录像范围和用途,其次,机构应建立基本的内容审查红线,明确哪些行为会损害老人尊严,再者,培训不能只教“怎么上镜”,更要教“怎么尊重”,包括穿着、互动方式和隐私保护,最后,把业务KPI从纯流量转向照护质量,比如服药依从率、疼痛管理和家属满意度,这样激励才不会把人变成道具。
作为家属,我们也有判断的责任。带着家人看养老院时,不要只看“活动多热闹”,更要看活动背后的设计逻辑:老人参与是自愿的还是被动的,活动是否保留了尊严和选择权,护理记录是否清晰可查。说白了,花样能说明短期热度,但细节才能说明专业。我的邻居小张就因为一次探访发现护理记录乱七八糟,当即放弃了那家机构——这类小事往往比炫目的视频更说明问题。
展望未来,我不得不承认,平台和行业都得承担责任。平台需要更严格地识别和限制用弱势群体博取流量的内容,行业则要自我修复,把尊重和专业放回首位。否则,监管只是时间问题,而那时受损的信任不容易修复。一句话来说,敬老不是营销噱头,尊严比流量更值钱。
你怎么看这件事?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养老机构做法,选择养老院时你最在意的是什么,欢迎把你的经历和想法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