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敦煌微访谈 | 刘小舟:舞美设计跨越千年对话
发布时间:2025-09-28 17:13:51 浏览量:1
在千年风沙洗礼的敦煌莫高窟中
壁画与乐舞的辉煌曾凝固于石壁
如何让静态文明“活”于当下?
全球shou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
《乐动敦煌》
以科技与艺术为笔
勾勒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该剧通过复刻莫高窟洞窟形制
活化壁画中的乐舞盛景
构建了“可游走、可互动”的立体剧场
作为舞美总设计师
刘小舟老师的舞台美学
他摒弃浮华堆砌
以沉浸设计唤醒敦煌的精神内核
让观众成为壁画故事的亲历者
刘小舟:观众之所以被深深打动,是因为他们刚刚在博物馆或书本中看到的静态敦煌壁画,突然在舞台上“复活”了——这是《乐动敦煌》最核心的艺术亮点。我们所做的不只是复制壁画图像,而是通过人物、故事和空间的营造,让这些千年艺术真正“走出墙壁”,进入现实。
这种“复活”不是简单的影像再现,而是有生命、有情感、有追求的真实呈现。主角白歆,并非传统戏剧中线索清晰的角色,他的叙事更偏向象征与精神指引。他手中的琵琶,不仅是乐器,更是他追寻音乐真理、探索理想世界的象征工具。而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其实都是“白歆”——我们都带着自己的执念与梦想,在这场旅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刘小舟:白歆这一人物的确立,不仅构建了整部剧的情感主线,也极大增强了观众的心理代入感。当他行走在复现的敦煌场景中,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文明的源头。我们在看他寻觅音乐真谛的同时,也在反思自身的追求与信念。
这种设计避免了直白的说教式叙述,转而通过氛围、动线与视觉语言,引导观众逐步产生共鸣与感悟。因此,整个演出不仅仅是观看,更是一场沉浸式的“心灵朝圣”。
刘小舟:我们的舞美设计始终坚持“少即是多”的理念,不堆砌、不做多余的装饰。每一个元素的存在都服务于主题表达与情绪推进。例如:
·伎乐师的转台(莲花台):采用旋转结构,配合投影影像,形成虚实交融的效果;
·佛龛的真假结合:部分为真实搭建,部分借由影像延伸,模糊现实与幻境的边界;
·A区观众行走路径的设计:从入口开始,观众便成为剧情的一部分。中间设置短暂滞留点,为主人公首次亮相制造悬念;
·ShowTex罩网的使用:当白歆第一次出现时,透过半透明纱网与灯光互动,形成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强化“初见神迹”的仪式氛围。
即便某些技术手段(如威亚、纱幕、投影等)在其他作品中也曾出现,但我们特别注重将其与敦煌壁画的主题深度融合。比如飞天段落,影像中的壁画飞天与现场演员通过威亚腾空而起的动作完美呼应,实现了“画中人出壁”的震撼效果。
刘小舟:进入A区第二道门时,场景骤变为“藏经洞”的历史回顾。这里并非单纯展示文物,而是给予观众一个沉静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回望敦煌艺术的起源,理解它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文明之间的深刻联系。
此时周围空旷,仅保留主人公的小型表演区与一条狭长通道。这条通道看似简单,实则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它是通往B区的必经之路,象征着主人公引领我们踏上追寻音乐真谛的旅途。
途中一道纱幕横亘前方,形成视觉阻隔。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遮挡,更是心理上的“等待”。当金刚突然破幕而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惊喜感;而转台上的伎乐师仍藏于朦胧光影之中,配合上方流动的影像,营造出一种未知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直到纱幕缓缓升起,定点光精准打在中心人物身上,观众才真正“走进”那个世界——壁画中的人物被具象化地“取出”,两侧对称分布的伎乐师造型与中央旋转舞台构成空间上的对话关系,形成庄严而神圣的仪式场域。
刘小舟:旅程的终点并非一堵冰冷的墙,而是一座还原自莫高窟第57窟的佛龛。它采用真假结合的手法打造:实际舞台上只有一位真实的伎乐师居中演奏,其余形象则由影像补全,既节省资源,又增强梦幻感。
这一刻,观众再次获得惊喜,并被自然引入C区——一个可坐观全场的空间。如果说前半程是“行走的沉浸”,那么后半程则是“静坐的沉思”。在这里,人们得以安顿身心,回顾从市集喧嚣到领悟音乐真谛的全过程,在安静中完成情感的沉淀与精神的升华。
整个C区舞台以典型的石窟形制为基础,台口模拟洞窟结构,两侧增设小型佛龛作为演员出入口,既符合美学风格,也提升演出效率。在这个宛如真实石窟的空间里,我们完成了故事的收束,也加深了观众对敦煌石窟文化的记忆与敬意。
展望未来,《乐动敦煌》将持续拓展其文化内涵——无论是古乐复原、升级版舞台剧,还是原创研发的敦煌主题系列作品,我们都希望不断丰富敦煌艺术的表现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跨越千年的东方之美与精神力量。
《乐动敦煌》的舞台
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
更是敦煌文化传承的当代答卷
从A区行走式沉浸到C区静坐式沉思
观众在“活”的壁画中
完成从感官震撼到心灵共鸣的升华
这正是刘小舟老师设计的深层意图
让敦煌从历史符号
转化为可感的精神共振
展望未来
团队将持续拓展文化表达边界
当威亚飞天掠过纱幕
57窟佛龛虚实辉映
千年的文明脉搏正以最鲜活的方式
叩击着每个追寻者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