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支队伍齐聚,“茉莉花开·苏舞飞扬”江苏省群众广场舞展演在南京上演
发布时间:2025-09-28 21:13:14 浏览量:1
9月28日,“茉莉花开·苏舞飞扬”江苏省群众广场舞展演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体育馆上演。来自江苏全省各地的22支群众舞蹈队伍,以灵动舞姿展示群众文艺的鲜活生命力,也为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奏响了艺术序曲。
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常胜梅,新华社江苏分社分党组成员刘兆权,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顾永红,江苏省文联领导刘轩明、何超、黄俊、韩军,新华网总裁助理、长三角中心主任、江苏公司总经理徐寿权等出席活动。此次展演还通过江苏文联视频号、江苏文艺网、江苏省舞蹈家协会视频号、新华云、现代+APP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近110万。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舞蹈家协会、新华网江苏有限公司承办,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舞蹈家协会联合协办,旨在为基层群众搭建展现艺术风采的平台,展现江苏地域文化和新时代群众精神风貌,并以此为纽带,串联起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活动在所有参演队伍带来的齐舞《一起来跳广场舞》中拉开了序幕。在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22支队伍依次登台,每支队伍的亮相都与台下的热情碰撞出温暖的火花。
南京市建邺区星荷歌舞团带来的《拔根芦柴花》,仿佛将观众带入春日里的水乡田间,尽显群众文艺的质朴之美。
在镇江江河高级中学、镇江舞叁仁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工作室共同表演的《青春舞曲》中,年轻舞者们踩着明快的节奏跳跃、旋转,整个舞台洋溢着蓬勃的青春力量。
常熟旗韵芳馨艺术团表演的《茶韵》,将茶文化的温润内敛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群众文艺对地方文化的传承。
无锡市老干部艺术团带来的《江南春》中,舞者们以从容的姿态、细腻的动作,勾勒出江南春天“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诗意画卷,举手投足间皆是岁月沉淀后的优雅与豁达。
扬州市邗江区凯之韵天之韵艺术团带来的《运河颂歌》,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扬州的水乡情怀融于一舞,台下掌声不断。
《古韵汉风》中,徐州玉兰民舞团的舞者们举手投足间透着雄浑厚重,好似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带领观众跨越千年。
淡雅舞裙似茉莉绽放,轻柔舞姿伴旋律悠扬。丹阳市艺轩艺术团表演的《茉莉花》更是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获得阵阵掌声。
南通市崇川区姊妹艺术团带来的《黄海渔歌》中,满是黄海之滨的渔家风情与质朴喜悦,尽显生活温度。
《水乡丰收歌》中,南京市栖霞区文化馆的舞者们以热烈舞姿,再现江南水乡“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热闹场景,仿若百姓幸福生活的缩影。
南通市通州区文化馆群星艺术团带来的《映日荷花》,则为舞台增添了夏日荷塘的静谧与高洁,充满了诗意质感。
由江阴市音乐舞蹈家协会等带来的《虾鼓声声》中,舞者们将传统鼓点与现代舞步结合,精彩的表演中,水乡灵韵尽现眼前。
扬州市博爱艺术团表演的《茉莉花开》,将扬州的温婉气质与茉莉的清雅之美融合,让人仿佛闻到了芬芳。
《洪泽湖渔鼓》中,淮安市洪泽区文化馆水之梦舞蹈团的舞者们手持渔鼓,以铿锵有力的动作演绎洪泽湖渔民“与湖共生、向湖而歌”的生活。
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太康秋韵舞蹈团带来的《渔鼓声声情悠悠》,似一首流淌在时光里的民谣,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镇江依兰舞蹈团带来的《我家在镇江》中,舞者们的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家乡的热爱,满是烟火气与归属感。
舞蹈《挥洒》中,镇江市文化馆的舞者们以自信飞扬的神态,演绎出“挥洒汗水、拥抱生活”的积极姿态,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热忱。
楚香星尘舞蹈队带来的《丰收的喜悦》,以跳跃的步伐、灿烂的笑容,将颗粒归仓的喜悦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由金湖县文化馆与金湖县健身秧歌舞协会共同表演的《莲湘秧歌格咚代》,充分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热闹与鲜活。
南京京鸿舞团带来的《莫尼山》似将莫尼山的雄浑、草原的苍茫呈现在舞台上,让人心生向往。
青蓝舞裙似水田波光,轻快舞姿展农耕风情。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与南京市精品艺术团共同演绎的《五月栽秧花鼓响》,以舞姿呈现了江南水乡的农耕文化与百姓的勤劳智慧。
无锡市歌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圆梦艺术团)带来的《无锡景》则将无锡的灵秀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精彩的舞步好似城市名片的生动注脚。
太仓市文化馆带来的《竹篮青青 花香漫舞》,演绎了“采花入篮、花香满径”的田园场景,为整场演出增添了清新与诗意。
演出最后,当《茉莉花》的悠扬旋律响起,所有参演群众队伍再次登台,来自江苏各地的舞者们手拉手、心连心,传递着江苏文艺的底蕴与温度。活动还评选了金茉莉之花、银茉莉之花、玉茉莉之花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
“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继续用舞蹈传承文化、传递力量的崭新起点。”一位获奖团队成员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参演舞者的心声。舞台上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个笑容,都是百姓热爱生活、钟情艺术的真实写照,更是江苏省文联打通文艺惠民“最后一公里”,让文艺惠民活动落地落实、触达群众的生动缩影。
茉莉花开香不绝,苏舞飞扬意未尽。未来,江苏省文联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搭建更多文艺舞台,让老百姓当主角,让艺术之花绽放在街头巷尾,让文化艺术成为点亮群众美好生活的“光”。这份“文艺之光”将进一步激活基层文化生命力,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让文艺惠民的初心在持久发力中书写出更动人的篇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艺蘅/文 赵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