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跳舞到递水仅隔一年?宇树CEO曝人形机器人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5-09-29 07:30:00 浏览量:1
“现在的机器人跳得再好,也只是‘会表演的木偶’。真正的未来,是你说一句‘我渴了’,它就能在陌生房间里给你递来一瓶水。”9月25日,在北京高通“AI加速计划”启动峰会上,宇树科技CEO兼CTO王兴兴的发言,戳中了人形机器人产业从炫技到实用的核心痛点 。这位掌控着国内机器人头部企业的技术掌舵人,不仅抛出了清晰的三阶段发展蓝图,更揭露了行业突破的关键密码——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宇树冲刺A股IPO的关键节点前。
作为杭州“六小龙”中的科技明星,宇树科技正用技术路线图勾勒行业未来。王兴兴在与高通全球AI研发负责人侯纪磊的对谈中明确,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将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实现预编程动作,去年已完成的机器人跳舞、武术表演正是这一阶段的成果;第二阶段攻克实时动作生成技术,按计划今年年底即可落地,意味着机器人能脱离预设指令灵活响应;第三阶段则瞄准“自主任务执行”,最快明年就能实现“陌生环境取水”这类场景应用 。
不过,这位技术专家并未回避现实挑战。“让机器人拿杯水不难,难的是99%的成功率;拆手机更简单,但要做到稳定复现,至少还需要几年。”王兴兴的坦诚,道出了整个行业的共性难题。根据《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目前多数企业仍停留在L1-L2的基础智能阶段,能触及L3自主执行门槛的头部玩家寥寥无几,而要实现“取水自由”,恰恰需要突破L2到L3的关键一跃 。
算力与功耗的平衡,堪称横在突破路上的第一道关卡。王兴兴以英伟达GeForce RTX 4090显卡为例:这款性能强悍的硬件平均功耗达315瓦,最高温度可升至90摄氏度,若装载在机器人身上,200-300瓦的峰值功耗会在几十分钟内耗尽电池,同时带来严重的发热与噪音问题。他给出的解决方案颇具想象力——复用智能手机芯片,凭借其低功耗特性为机器人“减负”,这一思路与高通“终端侧AI赋能”的战略不谋而合,也为行业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
比算力更隐蔽的“杀手”,是看似不起眼的线缆。“工业机器人60%-70%的故障和寿命缩短都源于线缆问题。”王兴兴的结论来自大量行业数据,他提出的理想目标是让机器人每条手臂仅保留一根线缆,但这需要全行业联合开发新的通信协议与架构,绝非单一企业能独立完成 。这种“技术协同”的呼吁,正成为行业共识:智元机器人就提出,需构建“本体—数据—模型—场景”的飞轮迭代逻辑,而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推动7大训练场互联互通,积累了600万条真机数据 。
宇树的技术布局背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商业化加速的缩影。今年7月,宇树以4605万元中标中国移动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这笔国内迄今最大规模的公开采购订单,标志着行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实质性突破。业绩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宇树工业机器人订单量同比暴涨220%,合同金额突破12亿元,其中G1四足机器人贡献了60%营收,而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大关。
资本市场显然嗅到了机遇。作为美团、红杉中国等巨头加持的企业,宇树科技累计融资已达10轮,估值攀升至120-150亿元区间。目前公司正由中信证券辅导上市,计划在2025年10-12月提交A股申请文件,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标杆事件 。而在杭州,包括宇树在内的“六小龙”集体冲刺资本市场,折射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从技术积累到资本兑现的关键转折。
放眼整个行业,这场“从跳舞到取水”的竞速战早已打响。江苏企业推出的机器人能完成拧螺丝、叠衣服等动作,魔法原子的“小麦”机器人已进入追觅工厂承担上下料任务,优理奇则将服务型机器人价格压至16.8万元,硬件成本较三年前下降40% 。供应链的集体发力更让降本看到希望:浙江禾川的旋转关节执行器价格减半,苏州卓誉的关节模组报价仅为去年的1/2至1/3,国讯芯微甚至推出了不足万元的具身智能基座平台 。
王兴兴在高通峰会上的表态,恰是行业的真实写照:“具身智能的进化没有捷径,既要接受当下的不完美,更要锚定未来的方向。”从2024年的跳舞机器人,到2026年的自主取水,宇树的两年跃迁计划,本质上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缩影——在算力、材料、算法的协同突破中,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下,那个“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未来,正从科幻场景加速照进现实。
当宇树在IPO前夜亮出技术底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野心,更是一个国家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战略定力。或许再过三年,当机器人稳稳递来一瓶水时,我们会想起今天这场关于“跳舞与取水”的对话,正是中国智造突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