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铸金,南粤育匠!五年国赛征程见证广东技能舞台传承迭代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9 08:15:36 浏览量:1
火花飞溅的工业机械装调赛台、指尖翻飞的时装技术比拼区、代码流淌的智能系统调试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各个赛场,广东选手的身影活跃其间,以精湛技艺生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三天赛程中,广东选手斩获14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及80个优胜奖。从首届赛事至今,广东三度全项目征战,每一场比拼的背后,都涌动着广东技能人才培育的蓬勃生机——这些赛场瞬间如同帧帧动态影像,串联起广东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蜕变的壮丽长卷——既生动勾勒出技能人才从“赛场争锋”到“产业赋能”的成长进阶之路,更直观见证了广东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与技能大赛成果的深度融合,为广东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代表团金牌选手合照。羊城晚报记者 蔡嘉鸿 摄
五年国赛征程技能舞台上的传承迭代之路
笔尖划过草图纸的沙沙声,3D打印机运转的低鸣,调试模型时反复摩挲的指尖……首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项目金牌得主卓嘉鹏看着赛场内选手的比拼,又回忆起五年前的比赛场景。2020年首届国赛,18岁的卓嘉鹏在工业设计技术项目中以“断崖式”优势夺冠,成为深圳最年轻的国赛冠军。
当时,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来自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温彩云,刚刚在世界技能大赛斩获金牌的她,成功转型为教练,帮助学妹拿下首届国赛时装技术项目冠军。如今的她已拥有了自己的大师工作室。彼时广东参赛选手多来自技工院校,赛项聚焦制造技艺,“那时比的是精度与熟练度,比如时装技术的针脚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温彩云回忆道。
从第二届国赛开始,广东加大力度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构建技能比武与交流平台,推动竞赛成果转化,以赛促培、以赛促训。广东开始显现“以赛促产”的特色,企业积极组队参赛,将生产一线的实战场景搬进赛场。
服务机器人应用项目。羊城晚报记者 蔡嘉鸿 摄
第三届国赛,广东代表团还呈现“全龄段、全领域、企业赋能”的新格局:选手年龄跨度从17岁到51岁,新增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等6个前沿赛项。在国赛精选项目中,企业工匠占比达50%。
更值得关注的是传承脉络的形成——上届世赛冠军吴龙辉转型教练,将“三天搭建机器人生产线”的经验传授给新人;来自产业一线的选手与教练,把企业的最新成果融入训练,再将竞赛经验带回企业,在赛场内外突破重重壁垒。
“比赛内容与设备故障排查高度重合,赛场成了技术交流的练兵场”。东风日产邓安带着车间13年的机器人运维经验参赛,将生产难题转化为备赛重点。他直言,这份参赛经历,将成为日后生产中宝贵的经验。
全省技能人才2201万人产教融合与培训体系的广东实践
赛场上拼搏的技能青年,正是广东庞大技能人才队伍的生动缩影,他们将成长为未来的技能领军人才。据了解,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数22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人。广东技能人才发展后劲十足,技能大省的形象越发具象化。
“广东的技能土壤特别‘养人’!”工业互联网选手郑飞的感慨,道出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密码。这种“养人”的土壤,是广东多年来构建的“政策—生态—培训—激励”全链条支撑体系,这也是技能人才大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广东高规格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专项编制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更制定全国首部技能人才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筑牢法治根基。在此框架下,“技能照亮前程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培训行动落地见效,形成人社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作为全国首个出台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的省份,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已分批建设171条生态链,吸引华为、比亚迪、希音等链主企业参与。推动咖啡师等职业“一试三证”落地,实现职业技能评价粤港澳互通互认。在此基础上,广东还将技能等级互认拓展至多个领域,以技能赋能区域协同让培训更具广度。
“世赛通AI智能体”化身金牌陪练,为选手提供个性化指导。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全省各技工院校狠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推动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优化世赛相关专业209个、开发世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标准223个。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广东代表团的目标核心不只是比拼技能、摘金夺银,更注重与全国各兄弟省市顶尖技能精英切磋技艺、学习经验,进一步提升广东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劳动者,为广东制造业当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技能照亮多元成才路新职业赛场走出广东追梦人
赛场之上,广东选手正以各异的成长轨迹,诠释“技能成才”的无限可能,勾勒出追逐梦想的多元路径,让“一技在手,前程广阔”的图景越发清晰。
本次大赛广东代表团最佳选手张天煜,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追梦人。从软件专家到全国冠军,他用行动证明:技能的边界永远在突破中延伸。赛场上,他凭借稳定发挥上演了震撼一幕——赛程前期落后、中间紧咬、后期赶超,最终登顶夺冠。支撑这份逆转的,是他一直以来对技能的不懈追求与反复打磨。
比赛现场。通讯员供图
在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广东这样的追梦身影并非个例。从人工智能训练师到机器人运维师,从视觉检测专家到智能网联技术骨干,一个个年轻身影的崛起,彰显着广东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广东选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精准回应了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更在契合时代发展的领域找到了个人成长的沃土。
带着赛场斩获的111个奖项,以及沉淀的全国最先进技术与经验,广东选手即将投身广东“制造业当家”与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建设浪潮。
正如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所言:“这些在赛场成长起来的技能人才,正用双手点亮自己的人生,也为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文 | 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