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被低估的抗抑郁神器:不是吃各种药剂,而是和陌生人一起跳舞

发布时间:2025-09-29 13:43:49  浏览量:1

地球是一个奇迹

科技|全球

一项涵盖218项试验、涉及1.4万余人分析显示,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舞蹈比其他常见运动形式更有效。| 国家地理图片集

贝斯节奏以每分钟128拍的频率奏响,拥挤的舞池里,人们的身体随着节拍同步律动。在外人眼中,这或许只是一场追逐享乐的派对;但在神经科学家看来,它更接近于一场团体疗愈。

“舞蹈是身体的语言,”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mpirical Aesthetics)神经科学家、《舞蹈是最好的良药》(Dancing is the Best Medicine)一书作者朱莉娅·F·克里斯滕森(Julia F. Christensen)表示,“我们的大脑能读懂舞蹈时的肢体动作,就像理解一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那样自然。”

数百年来,社区里的舞蹈从不只用于庆祝,更承载着仪式意义与疗愈功能。早在科学家们开始追踪脑电波、测量神经递质之前,舞者们就已凭直觉感受到了共同舞动的力量。

如今,相关研究终于渐渐跟上了这一认知。

2024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The BMJ)的一项荟萃分析,梳理了218项临床试验后发现: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舞蹈的效果优于散步、瑜伽、力量训练,甚至比标准抗抑郁药物还要显著。

尽管其中仅有15项研究专门聚焦舞蹈,但这一结果已足以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我很意外,竟然有五项研究是专门针对舞蹈的,”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副教授、该综述主要作者迈克尔·诺特尔(Michael Noetel)说,“舞蹈融合了身体活动、社交互动与音乐元素,能有这样好的效果,我倒不觉得意外。”不过研究人员也提醒,要将舞蹈视作独立的治疗手段,还需要更多大规模研究的支撑。

根据2023年盖洛普(Gallup)的一项调查,超过29%的美国成年人在人生某一阶段会受抑郁症困扰,而对许多人来说,心理治疗要么费用高昂,要么难以获取。在这样的背景下,舞蹈或许能提供一种罕见的解决方案:它既带来愉悦体验,成本又低,还早已融入人类社交联结的方式之中。

为何大脑天生偏爱跟着音乐舞动?

人类的大脑本就对节奏敏感,而舞蹈能调动整个神经系统。一些神经科学家将这种全身性的刺激比作一场“神经化学交响乐”。

对旋律的期待会触发多巴胺释放,身体活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与他人共舞则会提升催产素水平。研究表明,这三种物质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情绪、增强社交联结,还能减轻压力。

克里斯滕森认为,正是这些元素的结合,让舞蹈有别于运动、瑜伽等其他锻炼形式。“比如在舞蹈运动疗法中,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缓解,其实和舞蹈的表达属性密切相关,”她说,“你可以把那些塑造独特自我的特质,或是难以言说的情绪,通过舞蹈时手臂的姿态等动作表达出来,将它们从自己的身体里释放出去。”

在临床试验中,这种效果能通过具体数据体现。“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缓慢的拉伸动作,不是每周锻炼的次数,也不是项目持续的时长,”诺特尔指出,人们舞动得越投入——尤其是跟着音乐舞动时——抑郁症状的缓解程度就越明显。

当节奏落下、舞池震动、陌生人的动作趋于一致的巅峰时刻,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一种名为“脑间同步”(interbrain synchrony)的现象。这指的是不同人之间大脑活动的同步性,在团体运动的脑电图研究中,经常能观察到这一情况。

克里斯滕森表示,与他人同步舞动会模糊“自我”与“他人”的界限,而这能极大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联结。

舞蹈如何重塑我们的身心?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即便是最基础的身体活动,也可能变得迟缓。神经科学家观察到,他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与姿态都会变得僵硬——有人将这种情况描述为“身体情感词汇的丧失”。

而舞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自我重新联结的独特方式。它能激活情绪、认知与感官通路,重新唤醒个体与自我、与外界的联结感。抑郁症不只是影响情绪,还会改变我们与自身身体、与他人的相处模式。

“人类的大脑需要身边有其他人,才能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健康,”克里斯滕森说,“从进化角度看,要是大脑处于孤独状态,就会自动进入生存模式。” 此外,舞蹈还能提供言语治疗无法实现的效果:无需借助语言,就能处理情绪。

“舞蹈邀请人们去表达,不用把感受转化成文字,”她说。对许多人来说,这有着极强的疗愈力,也是言语治疗的绝佳补充。

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何临床试验中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不仅包括肢体动作,还必须是跟着音乐与他人共舞——诺特尔认为,这可能正是舞蹈发挥疗效的关键。

为何共同起舞能带来疗愈?

除了改善情绪、锻炼身体,集体舞蹈还能提供一种人类独有的体验:深度联结。

20世纪80年代的底特律,胡安·阿特金斯(Juan Atkins)等非裔创新者将鼓机带入年轻人的派对,由此创造出后来的浩室音乐和电子音乐。这些不只是音乐领域的创新,更是社区疗愈的空间——在艰难的日子里,人们在这里相聚。

此后,文化历史学家与民族音乐学家都将这些场所,描述为孕育快乐、凝聚反抗力量与团结精神的重要阵地。克里斯滕森指出,与他人共舞能模糊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当我们同步舞动时,会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让大脑‘困惑’,让‘我’和‘你’的感知产生重叠,”她说。神经科学家将这种重叠称为“共同表征”(co-representation),它可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信任与同理心——而这些,都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些发现,为疗法与社会关怀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基于运动的项目正被用于帮助那些在语言表达或社交方面存在障碍的患者。

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提供舞蹈项目;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面向所有年龄段的结构化舞蹈项目,在改善心理健康、提升动力、增强认知功能方面,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其他锻炼方式。

如何迈出舞动的第一步?在实验室环境中,许多针对抑郁症的干预手段,都侧重于症状管理。但有人认为,舞蹈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能创造真正快乐的瞬间。

此外,舞蹈还能恢复抑郁症常剥夺的一种能力:自主性。它让你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风格、节奏与方式。

“要是人们不知道舞蹈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可能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舞蹈风格,”克里斯滕森说,“世界上有数百种舞蹈风格可供选择。”随着心理健康护理的不断发展,舞蹈正逐渐超越文化活动或体育锻炼的范畴,展现出更深远的意义。

撰文:Christabel Lobo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