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非遗 | 非遗进乡村展演活动: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展演
发布时间:2025-09-30 11:38:21 浏览量:2
2025年非遗主题活动
非遗进乡村展演活动圆满结束
2025年9月28日,由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凉山州歌舞团、昭觉县博洛乡中心小学共同协办的2025年凉山州“非遗进乡村”主题展演活动在昭觉县博洛乡中心小学温暖举行。活动通过非遗展示、技艺体验、民俗表演等多种形式,为乡村学生和当地群众带来一场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文化盛宴。
布拖县非遗展演项目
01 彝族银饰
彝族匠人轻敲铁锤,凝神錾刻,每一道纹路皆流淌着古老传说。银饰在指尖延展成月亮与山野的形状,将祖先的祝福锻造成永恒光亮。
02 竹制口弦制作技艺
精雕竹片,制成口弦,让观众见识了草木化乐器的神奇。从清越弦音中,初识了彝家含蓄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03 口弦音乐展示
非遗进乡村,口弦声在校园响起。匠人现场演奏,清冽旋律如山风。孩子们凝神聆听,这古老的“心音”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第一颗文化的种子。
昭觉县展演项目
01 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非遗进乡村,彝族匠人们现场展示擀毡技艺。他们分工协作,或铺毛,或洒水,或捶打。一块羊毛在默契配合中,蜕变为厚实温暖的擦尔瓦。
02 彝族服饰展示
彝族绣娘身穿具有昭觉地区特色的彝族服装,在展位前飞针走线;五彩丝线在指尖游走,将山野繁花绣成衣襟图案,古老纹样在布帛上焕发新生。
美姑县展演项目
01 彝族克智(万事万物起源)
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克智传承人海来热几老师演唱《兹摩格尼》,古老的口传文学在校园回荡,孩子们从跌宕的吟诵中,感悟着彝族深厚的根脉智慧与文化自信。
02 毕摩音乐
彝族尼木措毕传承人曲比拉老师吟唱毕摩音乐《祈福》。古老经文在乡村回荡,将彝族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与生命和谐的追求,化作庄严音律,浸润童心。
03 马布独奏
在非遗进乡村的舞台上,县级马布制作吹奏传承人乃乃马体老师独奏《猎人》。苍凉音色流淌着彝家狩猎古韵,为孩子们和乡民们唤醒沉睡的山林记忆。
04
羊角笛独奏
省级非遗项目彝族月琴音乐传承人阿铁说日老师,用羊角笛吹奏《男儿当自强》,笛声回荡在村小校园,古老乐器奏出时代强音,以文化血脉唤醒乡土自信,这正是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最动人的诠释。
凉山州歌舞团精彩演出
01 乡约非遗,共赏舞林风采
当女子群舞《白之意象》的纯净、三人舞《五彩云霞》的绚烂与群舞《山那边》的深沉次第绽放于乡间舞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舞蹈的曼妙,还有其背后所承载的审美、情感与根脉。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让古老文化在乡村土壤中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与深沉的精神力量。
02 彝乡之声·情暖沃土
醇厚男声独唱《妈妈的歌谣》、《记忆深处》与深情女声独唱《祖先》直抵心灵;充满趣味的《阿斯斯·猜谜歌》及雄浑的《披着擦尔瓦的鹰》则展现了合唱的默契与力量。根植于彝族文化的表演,在乡村舞台焕发新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力量。
03 彝笛双韵·乡野和鸣
两支竹笛,一横一竖,一清越一浑厚,交织出《彝家风情》的山水画卷。笛声里有火塘的温度、山风的回响,将彝家千年智慧化作音符,在乡村沃土上生根发芽,为振兴之路谱写了深邃而动情的文化乐章。
此次活动是凉山州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教育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非遗+乡村”“非遗+教育”的模式,不仅激活了非遗项目的当代生命力,也为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非遗传播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凉山州将继续推动非遗走进更多乡村、校园、社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我们期待您是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