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坏习惯”:理解与关爱不自主的“舞动”—抽动障碍
发布时间:2025-09-30 13:52:23 浏览量:1
当看到孩子频繁地挤眉弄眼、清嗓子或者耸肩膀等“小动作”,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坏习惯?”“是不是故意的?”有些家长甚至会批评孩子“改掉毛病”。但事实上,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动作,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一种名为 “抽动障碍”的问题。
什么是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常被称为抽动症,是一种在儿童期起病的、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它的核心特征是不自主、无目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收缩(运动抽动)或发声(发声抽动)。
最关键的一点是 “不自主”。这意味着,这些动作和声音就像打喷嚏、心跳一样,不是孩子能完全主观控制的。指责和强行制止,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往往适得其反。
抽动障碍临床表现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
运动性抽动:最易被发现,比如频繁挤眼、皱眉、耸肩、歪头、甩手,严重时可能出现蹦跳、模仿他人动作等;
发声性抽动:容易被误判为“喉咙发炎”或“没礼貌”,常见清嗓子、咳嗽、吸鼻子,少数孩子会出现说脏话、重复他人话语的情况。
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 抽动往往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且非持久性存在。起病初期抽动症状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抽动形式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不断有新的抽动形式出现。抽动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明显的波动性,新的抽动症状可以取代旧的抽动症状,或叠加在旧的抽动症状之上。
这些动作看似“无意识”,实则与孩子的 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比如,当孩子面临学业压力(如考试临近)、家庭冲突(如父母频繁争吵)、社交困扰(如被同学嘲笑)或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兴奋)时,这些症状会加重。
发现症状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家长最容易陷入“过度焦虑”或“放任不管”两个极端,正确做法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带孩子去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医生会通过症状观察、病史询问(排除癫痫、过敏等其他疾病)来确诊,无需复杂的仪器检查。注意:不要自行给孩子贴“抽动症”标签,也别因为“觉得会自己好”而拖延——早期干预能减少症状对学习和社交的影响。
第二步:科学干预,家庭是“主战场”
抽动症的干预不是“吃药就能好”,而是“医疗+家庭”的综合管理,轻度和中重度干预方式不同:
轻度症状(不影响生活):优先“非药物干预”,家长要做的是“视而不见”——不批评、不提醒、不纠正孩子的抽动动作,避免强化孩子的心理负担;同时帮孩子规律作息(少熬夜)、控制电子产品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减少咖啡因摄入(少喝可乐、奶茶),多数孩子的症状会在青春期前后缓解;
中重度症状(影响学习/社交):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硫必利、可乐定等),同时配合行为治疗(如“习惯逆转训练”,教孩子用可控动作替代抽动动作)。药物不会让孩子“变迟钝”,规范使用能有效控制症状,家长无需谈“药”色变。
轻度症状(不影响生活):优先“非药物干预”,家长要做的是“视而不见”——不批评、不提醒、不纠正孩子的抽动动作,避免强化孩子的心理负担;同时帮孩子规律作息(少熬夜)、控制电子产品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减少咖啡因摄入(少喝可乐、奶茶),多数孩子的症状会在青春期前后缓解;
中重度症状(影响学习/社交):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硫必利、可乐定等),同时配合行为治疗(如“习惯逆转训练”,教孩子用可控动作替代抽动动作)。药物不会让孩子“变迟钝”,规范使用能有效控制症状,家长无需谈“药”色变。
孩子的抽动症状可能会反复,但只要家长用“平常心”对待——不焦虑、不回避、不苛责,配合医生科学干预,孩子依然能正常学习、交朋友、拥有快乐的童年。通过科学的认识、正确的治疗和全社会的包容,我们完全可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带着症状,依然能够舞出自己精彩、自信的人生。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儿科 儿童保健门诊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119号五官楼二楼,国家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儿科主任谷岩在每周一、周四于儿童保健门诊诊室出诊。 国庆假日期间,为了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谷岩主任将在10月1日于儿保诊室出诊,关于抽动症、多动症、矮小、儿童肥胖、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儿童学习障碍等方面有困扰的家长可在 10月1日前来就诊。
专家简介
谷 岩
儿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学术地位:
现担任黑龙江省精神分析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儿科抽动、多动障碍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儿童发育行为学组组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现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东蒙协作组青年学组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国家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儿童言语语言高级治疗师,感觉统合高级治疗师,育儿早教指导师,国际执行功能认证师,早期运动指导师,韦氏智力测定,语言言语,PEABODY,GMFM,FMFM,孤独症筛查诊断,注意力抽动障碍,学习困难筛查诊断等专业量表主试
专业特长:
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早期适宜发展,婴幼儿营养与体格生长促进,家庭养育与家庭规划,儿童心理行为发展评估与干预,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干预,高危儿的评估与干预,特殊儿童的营养与喂养,儿童五官保健、语言言语问题的评估与治疗、学习能力注意力训练、家庭康复干预指导、体态的筛查与纠正等。
作者简介
科室简介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儿科是集普儿病房、儿科门急诊、儿科专家门诊、儿童保健门诊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始终秉承为广大患儿提供全面、精湛、高质的医疗服务之宗旨。科室现有医务人员15名,其中包括8名医生与7名护士。科室的服务理念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为了孩子的一切。”
科室特色:
普儿科主要诊治小儿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特别对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胃炎、腹泻、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疾病、慢性咳嗽等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是儿科的特色诊疗,包括普通儿童保健、高危儿早产儿体检管理、儿童发育行为心理问题诊疗、生长发育和营养、学习困难门诊等,涵括了儿童健康管理和发育行为儿科两大领域中儿童健康问题的诊疗,致力于为0到18岁儿童提供全面一流的儿童保健医疗服务,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开设专科医生诊室、体格测量、营养评估、视力筛查、儿童潜能训练、高危儿干预治疗、儿童发育评估、儿童智测、儿童注意力评估、儿童孤独症评估、儿童执行功能训练、语言筛查、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遗尿症、矮身材、肥胖、性早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小儿消化不良、便秘的治疗很受家长的欢迎,主攻儿童早期发展专科、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专科三大亚专科方向。
特色技术: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技术、儿童心理行为测评技术(当前国际国内最全面最完善的各项儿童心理测评技术)早产儿高危儿干预技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训练技术、家庭养育照护技术、遗传代谢疾病的筛查、基因诊断技术。科室以独具特色的儿童系统保健服务、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硬件设施、全面的测评工具和资质,为全市儿童提供国内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