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兴仁市鲤鱼村:金秋“八月八” 舞动“团结花”

发布时间:2025-09-30 16:03:32  浏览量:1

深秋时节前的鲤鱼村,极富民族特色的山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沉甸甸的稻穗犹如金色的地毯,沿着蜿蜒的小河铺在寨子中间,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勾勒出一幅丰收的山村田园画卷。

快乐节日。

“昨天上午在花江大峡谷看到了‘世界第一高桥’的雄姿,太震撼了!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我们昨天参加兴仁的牛肉粉节,品尝到了独具特色的当地美食,太过瘾了!”

“今天又赶上兴仁苗族‘八月八’——‘囔新’暨‘遗’路生花民族节日活动,真是好运连连。”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兴奋地分享着旅游途中的喜事,欢乐之情洋溢在一张张笑脸上。

传承文化。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抢抓邻近的花江大峡谷“世界第一高桥”通车带来的难得机遇,将“八月八”民族节日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通过举办“囔新”暨“‘遗’路生花”文明实践项目活动,推动非遗与民族旅游接轨,打造“桥+节+景”一体化的文旅品牌。在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佳节之际,喜迎八方宾朋、展示民族文化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盛会。

9月29日上午,来自云南、广西、湖南、重庆、海南及贵州省各县(市)的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土家族等1万余人,相聚在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的“八月八”广场,共赴一场民族团结盛会。

“在‘吃新节’尝到刚打出来的热乎乎、香喷喷的糍粑,太有意义了!让人终生难忘!”来自湖南的麻小燕津津有味地吃着糍粑,高兴地说。

文艺演出。

随着开场歌舞《金秋八月八》的音乐声响起,文艺演出拉开帷幕。《我在贵州等你》《走进苗乡侗寨》《和美乡村幸福来》等节目轮番登场,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独特的葫芦丝演奏……一个个来自不同民族自编自演的节目,赢得台下观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激情澎湃。

当稚嫩的童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时,各族群众不约而同齐声高唱起来。手中的五星红旗与舞台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红色大字交相辉映,激昂的旋律在现场久久回荡,表达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福。

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的,莫过于“板凳舞”大赛。各民族的15支参赛队伍同登一个舞台、同跳一支“板凳舞”。节奏铿锵、步伐欢快,共同跳动着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绝妙画面。

板凳舞。

“过去只有我们苗族跳‘板凳舞’,现在成为各民族共同跳的‘团结舞’,大家一起跳才有一家人的感觉。”身着苗族盛装的杨再蓉开心地说。舞步越跳越齐,心也越来越近。

小小的板凳,舞出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互鉴,更舞出了心灵的共鸣,成为各民族的“连心凳”,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加了厚厚的浓墨重彩。

“盒子粑外酥里嫩,太好吃了!”

“薏苡仁羹除湿、健脾、养胃,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我以后要用来煲汤。”海南来的盆丽香和广西的覃小花相互兴奋地推介着。

美食摊上,各民族同胞胃口大开,激情满怀。盒子粑、薏苡仁羹、凉剪粉、鸡矢藤粑粑、牛肉粉、牛干巴等特色小吃香气四溢,吸引各族游客流连忘返。

特色美食。

舌尖上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串联起共同的情感记忆,勾动着各族游客的味蕾。美食在舌尖绽放,情谊在心中流转。

以节为媒,传承的是非遗的千年根脉;桥为纽带,连接的是四海一家的民族情怀。

鲤鱼村的“八月八”,让非遗在新时代“‘遗’路生花”,成为各族儿女携手共舞、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赞歌。(文/图 陈湘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