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讯深度|Bistro大舞台,餐酒搭配怎么来?
发布时间:2025-09-30 17:21:48 浏览量:1
作者|子煜
编辑|方圆
排版|王月桃
傍晚六点半,北京金台路的胡同里,一家云南菜Bistro迎来了熟客。一位年轻顾客点了份菌子水饺,再加一杯低度梅子酒,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安静夜晚。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一、二线城市的街头越来越常见:不像大排档那样喧闹,也没有酒吧的躁动,Bistro里柔和的灯光、刚好能听清聊天的音乐,还有搭配着“漂亮饭”的酒,成了年轻人下班后“喘口气”的地方。
Bistro的走红蕴藏着年轻人对吃与喝的新需求。不只是饱腹或微醺,更是一种能放松下来的情绪体验。而这种需求,也正在悄悄改变餐酒搭配的逻辑,曾经偏向专业品鉴的餐酒融合,变得更贴近日常、更有温度。
图片来源:摄图网
01
bistro的流行密码
要是在小红书上搜“Bistro”,会跳出上百万条笔记:评论里高频出现的词是“氛围感”“适合聊天”“不尴尬”。
那么,Bistro是什么?
该词源自法语,最早指法国巴黎那些提供平价法式家常菜和高性价比酒水的小酒馆,装修简单、环境休闲,核心是价格亲民、菜品地道。
然而,当Bistro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其内涵和形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环境看,国内Bistro大多走“小而美”路线,面积多在50-100平,装修要么偏自然风,要么是轻复古风,灯光不会太亮,音乐不会太响,主打一个“氛围感”。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为小酒馆的一种变体,酒自然是Bistro的重要组成。在北方某Bistro,酒单里品种多样,价格不等,有30-50元的德啤,50元左右的鸡尾酒,250-450元的各类葡萄酒,以及超500元的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龙舌兰等洋酒。
酒讯翻看其他多个Bistro酒单发现,有些Bistro以菜为主,酒类产品多为果啤、精酿、鸡尾酒等,单价在百元以下。
菜品上的变化更明显。国内兴起的Bistro,早已不是巴黎街头那种只卖酒水和简餐的小馆子,而是餐酒并重。
东北菜Bistro、云南菜Bistro、淮扬菜Bistro等纷纷出现,它们往往采用西餐的摆盘和呈现方式,但内核仍是中式烹饪和风味。相应地,人均消费水涨船高,大多在200-400元,远高于其在法国的平价定位。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App
“疫情后精致松弛成为稀缺体验,bistro卡在大排档与高端西餐之间的空白带,切中一线/新一线白领的补偿性社交需求。”酒类分析师肖竹青说道。
Bistro真正受欢迎的核心,不是餐酒多惊艳,而是刚好填补了一个情绪需求上的空白。
酒讯在北方一家云贵川Bistro了解到,80%的客人是25-35岁的上班族,要么是同事下班小聚,要么是闺蜜聊天,很少有人是为了专程吃某道菜或喝某款酒来的。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App
“有个姑娘每周都来,每次就点一份小吃、一杯酒,坐俩小时就走,她说在这不用刻意找话题,也不用应付谁,特别放松。”该店老板说道。
这种松弛感正是年轻人所需要的。Bistro只是提供一个吃吃喝喝的存在,提供一个容纳情绪的地方,至于味道并不重要。
02
瞄准年轻人钱包
Bistro的概念虽然简单,但要持续经营、让年轻人买单却并不容易。
“我本来是想做纯粹的小酒馆,现在也不得不加入‘漂亮饭’的队伍。”一位Bistro店长坦言,这几年餐饮业回暖,但消费者的酒水消费力明显下降。比如以前客人可能消费500元的菜,500元的酒。但现在对菜的消费变化不大,在酒的消费上则是大幅削减。
对小酒馆们来说,增加菜品成为一种风险对冲。毕竟喝酒不是刚需,推“漂亮饭”既能吸引“不想只喝酒”的客人,又能提高客单价。
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问题。在大众点评上搜索“Bistro”,同城前10名中既有东北菜、云贵川菜等各类中餐,也有美式汉堡、日式洋食屋、意面等,佐酒更是五花八门,且同质化越来越明显。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App
不同于贰麻酒馆、海伦司等小酒馆的烟火气、接地气,这些“漂亮饭”往往有着高溢价,在社交平台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有的人对价格不敏感,认为值得为体验、情绪、氛围买单,有的则认为体验过一次就可以了。
“第一批”打卡的消费者散去后,Bistro面临的现实是迅速增长的酒馆数量和难以形成复购的困境。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开业云贵川bistro门店数量环比增长45%,赛道迅速饱和。另一组来自大众点评的数据则显示,2024-2025 年,餐饮消费中“性价比”成为关键考量因素,超70%消费者明确表示会优先选择价格合理、菜品优质餐厅。
潮饮荟(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殷凯认为,Bistro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颜值与品质的平衡。若只重“漂亮饭”和氛围,忽视菜品口味及性价比,易沦为“次抛型”的打卡地,导致复购率低。同时,同质化竞争激烈,前期高投入(装修、租金、侍酒专业度)与不清晰的盈利模式,使部分Bistro面临快速闭店风险。
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Bistro需回归餐饮本质。“氛围感”是吸引顾客的敲门砖,但好吃和值得才是留住顾客的核心。经营者应在保持独特氛围的同时,深耕餐酒搭配的专业性,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并通过精细化运营控制成本,避免过度依赖营销炒作。Bistro能否长久,最终取决于能否在“漂亮”之外,提供扎实的品质与价值。
图片来源:摄图网
03
餐酒搭配深水区
餐酒融合不仅是小酒馆们的新方向,也是酒企们在存量竞争中找增量的新赛道。而Bistro的走红,恰恰给餐酒融合指了条路:不用那么“端着”,也不用追求“标准答案”,关键是让消费者在吃与喝的过程中,感受到舒服和愉悦。而这种方向,也正在被酒企们看见,让餐酒搭配走向更广阔的日常。
此前,酒企的餐酒融合多是两种路径:要么和餐饮终端合作盘活流量,比如 1919 打造“买酒送餐”的餐酒空间,郎酒与成都近60家火锅品牌合作;要么参与高端餐饮活动提升品牌形象,比如五粮液与米其林指南合作,国窖1573打造“天府名宴”,以及珍酒的“国之珍宴”、李渡酒业的“宋宴”等。
图片来源:郎酒股份公众号
无论是就低还是就高,这类餐酒融合模式都很容易被模仿。随着Bistro小酒馆、五星酒店摆摊等新模式的兴起,它们也在倒逼酒企的餐酒融合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前不久,汾酒美食研发中心暨汾酒美食培训基地启动仪式在扬州举行,通过与传统淮扬菜碰撞与融合,助力汾酒在餐饮渠道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同日,百川名品与五粮液在新加坡开设五粮液大酒家,通过与粤菜融合,吸引当地华人。
图片来源:山西汾酒官网
不难看出,酒企们都是根据在地市场特点,针对性地利用酒食文化打动消费者。
殷凯指出,酒企应超越单纯售卖产品,思考如何创造沉浸式消费场景。通过与Bistro等特色餐饮合作或自建体验店,在真实用餐环境中推广品牌,凸显餐酒搭配的独特魅力。同时,酒企还可借鉴Bistro与中餐结合的成功经验,开发更多适合中餐的酒款,并深入探索白酒、黄酒等中国酒类与各地美食的搭配,开创独具特色的中国餐酒文化。
就像牛栏山金标牛主打烟火气,并借助“上高德、到牛店、喝牛酒”的品牌宣传语深入人心,如今部分酒企已经领悟到:不用纠结怎么教会消费者搭配,而要思考怎么让酒出现在消费者舒服的场景里。
图片来源:牛栏山酒厂公众号
说到底,餐酒结合的未来,必将是更深入、多元的,其核心是从简单的产品搭配走向生活方式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好的餐酒搭配,从来不是酒有多贵、菜有多好,而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场景里,喝到对的酒、吃到对的菜,还能有个好心情。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