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雄忻高铁:转出“空中芭蕾”

发布时间:2025-10-06 12:37:01  浏览量:1

4时50分,召开班前会,宣读施工计划、清点防护人员与防护备品、讲述安全注意事项及作业内容。

10分钟后,班前会结束,施工人员各就各位。

定襄的清晨有点冷,天色微熹,总指挥高洪奎一声令下:“现在是5时48分,跨朔黄铁路现浇连续梁转体施工开始。”随之,5号墩T构、6号墩T构转体操作组,以及测量组、技术组接连发回实时采集报告。

在人们的期待中,7时30分,现场负责组长报告:“转体作业完成,转体梁顺利到位。”

这是9月30日,来自雄忻高铁山西段4标同河特大桥跨朔黄铁路转体桥施工现场的一幕。随着2.3万吨双T构桥体在预设轨道上平稳完成33°逆时针转动,桥体实现精准就位,标志着项目成功攻克跨越繁忙能源干线施工核心技术难关,为雄忻高铁后续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此次转体的桥梁段落,是雄忻高铁全线跨度最大、转体重量最重的连续梁,也是山西省内首座不等跨跨越铁路转体桥梁。全长273.7米的桥体由5号、6号墩两个T构组成,其中5号墩T构长146.85米,6号墩T构长104米。值得一提的是,5号墩T构两侧长度不等,一端为74米,一端为72.85米。”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文告诉记者,要保证“跷跷板”两侧平衡,是工程的一个挑战,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同步转体且精准对接,平衡控制需达到毫米级的要求。

项目负责人余海鹏介绍:“施工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同样严苛。转体桥跨越的朔黄铁路是国家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平均每6—8分钟就有一列重载列车通行。传统跨线施工方式无法满足要求,必须采取‘不干扰运营’的施工路径。”

为攻克难题,中铁三局采用“先建后转+精准控转”技术方案,分阶段突破施工难点。在前期施工阶段,项目团队避开铁路运营线路,在铁路两侧平行方向完成5号、6号墩及梁体现浇施工;针对桩基入岩深度大、岩层极硬、成孔困难、球铰安装精度要求高等问题,通过多轮方案论证,确定采用旋挖钻机套钻成孔技术,完成桩基施工;并运用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将球铰安装误差严格控制在0.5毫米以内。

记者了解到,转体施工前,技术人员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精确计算牵引力与安全系数,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梁体称重,并对T构两侧进行配重调整,同时通过5°试转采集12项关键参数、建立动态修正模型,最终在既定“天窗期”内,依靠智能液压转体系统实现桥体平稳转体。

“此次转体桥施工的成功,不仅验证了大跨度、重荷载不等跨转体技术的成熟性,更为跨越繁忙能源干线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2.3万吨桥体成功转出“空中芭蕾”后,高洪奎无比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