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变身“演员”沉浸式戏剧《乌兰牧骑》换种形式“接地气”
发布时间:2025-10-06 11:25:10 浏览量:1
10月3日,兴安盟文化中心大剧院・大剧场内气氛热烈,沉浸式戏剧《乌兰牧骑》在此震撼首演。作为乌兰牧骑首次全国巡演6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剧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这是他们首次接触沉浸式戏剧,这种全新的观剧形式让他们感到既新奇又兴奋。观众高岩女士带着自己的女儿于佳悦前来观影,她的女儿沉浸其中,当看到演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情感时,她的女儿会会心一笑;当看到乌兰牧骑队员冒着大雨为山里的孩子铺路时,她会默默地擦拭眼角的泪水。高岩表示:“我以前在这里看的戏剧都是在固定的舞台上表演,我们只能远远地观看。但这次不一样,一走进剧场,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我的女儿全程都很投入,她还发朋友圈推荐更多好友来看呢。”
本场演出打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的限制,将整个剧场变成了叙事空间。观众化身 “新队员”,跟随主角额尔登的脚步,在火车站、江南小镇、革命老区等六大实景空间中穿梭。在火车站场景中,火车的轰鸣声、人们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繁忙的年代,看着乌兰牧骑队员们背着行囊,踏上全国巡演的征程。当演员们在观众身边表演时,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表情,感受他们的情感,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观众们兴奋不已。
剧中的互动环节更是让观众深度参与其中。在一个场景中,乌兰牧骑队员们邀请观众一起唱歌跳舞,许多观众纷纷踊跃参与,演员观众融为一体。观众李茜茜女士笑着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在戏剧中跳舞,紧张得我都顺拐了。不过这种感觉很奇妙。我感觉自己也成为乌兰牧骑的一员,和他们一起为人民表演。”
剧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该剧没有刻意追求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乌兰牧骑队员们60年前首次全国巡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剧中的一幕还原当时的场景,乌兰牧骑队员们在一场瓢泼大雨中,面临着是否要为山上的孩子们继续演出的抉择。队员们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一方面是恶劣的天气,另一方面是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最终,他们毅然决定冒雨前行,为孩子们带去欢乐和温暖。这一情节让许多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观众何全宝感动地说:“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奉献精神太让我感动了,他们为了给人民带来快乐,不惜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据了解,演员们均为现任乌兰牧骑队员,他们用质朴的表演,生动再现了前辈们的故事。他们将马头琴演奏、呼麦演唱、民族舞蹈等非遗元素融入剧情,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北疆文化氛围。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乌兰牧骑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观众深刻理解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精神内核。
文字:记者 秀秀
图片:记者 韩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