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 2023 年谣言陷入低谷,2025 年自曝双相后跳宅舞
发布时间:2025-10-09 07:54:22 浏览量:10
从“2023年的日本私生子传闻”到“2025年她在节目里自述双相”,两年时间,风声散了,她却留下了一身疲惫
9月26日的傍晚,她在短视频账号发了一段在家跳舞的视频
光是衣服就挺有她自己的味道,无袖背心上印着像旧报纸一样的花纹,搭一条深棕色流苏长裙,腰间勒着一条很宽的腰带,头发扎成两条麻花辫,动作利落,镜头里是一面白墙和木地板,家里灯光暖暖的
你能看见她在认真地把每个动作做满,脚下踩点很稳,气息也不乱,像在告诉大家,日子照过,舞照跳
她的状态看上去不错,眼神有光,这点比什么“营业文案”都更让人安心
把时间拨回到2023年春夏,那时网络上突然有人以“梁朝伟日本产下私生子气坏刘嘉玲”为标题,发帖称梁朝伟在东京度假,甚至还替程潇在日本买了房
很快,8月12日,港媒《东网》又添了一把火,说是拍到了两人同框上街,继续渲染“买房”“生子”的剧情
事实后来证明,这些都站不住脚,但在当时的舆论场里,谣言往往比解释跑得快
2023年8月12日,港媒《东网》的报道把谣言推高,随后程潇工作室回应:假得离谱
工作室的那句“假得离谱”,像往油锅里泼了一盆冷水,但也不是立刻就能灭火
那段时间里,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小事实——程潇和梁朝伟此前并无合作记录
她妈妈在一次受访时也提到,两人没有交集,连同台的机会都没有
事实是:程潇与梁朝伟没有合作与接触,这桩日本生子的传闻来自2023年的造谣并已被辟谣
可在社交平台,逻辑往往输给情绪,澄清不被转发,拼接的“路透图”和“所谓线索”却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不是她的粉丝,但能理解一个年轻人在聚光灯下的无力
她从练习生时期就以业务硬、动作干净被记住,2018年参加《偶像练习生》后在国内的名字更响了,后来她在几档选秀里做导师,点评偏严格,舞台上几次对学员节奏问题当场纠正
这些都是专业的细节,可在镜头外,她也逃不过“身材被嘲”的那套老戏码
她自己在节目里说过,开演唱会时被盯着身材攻击,几张舞台返图就能成为“口水战”的素材
每一个艺人都知道——红了,连吃个夜宵都可能被放大成“管理失控”
2025年5月5日,“程潇妈妈乳腺癌手术没告诉女儿”的词条冲上热搜第一
2025年5月5日,关于母亲乳腺癌手术隐瞒女儿的词条冲上热搜
节目提前放出的先导片里,程潇说,妈妈2022年检查出问题,却到孩子高考结束后才去医院挂号,拖着拖着,已经到中晚期
她妈妈在2022年查出问题,却拖到孩子高考后才去挂号,病情已到中晚期
这件事很刺痛人
作为孩子,她显然惊慌又自责;
作为母亲,她在那头说“怕影响你”,把疼痛往后压,结果是白白消耗了治疗的黄金时间
真实生活里,爱不一定是轰轰烈烈,更多时候,是“我不说你别担心”,可沉默并不会把风险消掉
到了7月20日,她在芒果TV的《是女儿是妈妈2》里,谈起自己在各种非议中走过的那段时间
2025年7月20日,她在综艺里自述曾患双相情感障碍,把这段被谣言裹挟的心路公开
她说,自己有段时间心理状态非常糟,甚至在雨里跑着哭,不想让所有人可怜,也不想被当成病人
她说不想被当成病人,也不想被所有人可怜
她还提到,妈妈是从别人嘴里知道女儿生病的
这些话不需要煽情,就已经很重
我不是医生,但作为普通人我想强调:双相(双向)情感障碍不是矫情,它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或轻躁期,确诊和治疗都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长期随访
她在节目里用“自述”的方式把这件事摆在台面上,是一种直面,也是对污名的一次反击
这两年,艺人对抗谣言的姿态也在变
9月23日晚,演员宋伊人在微博连发澄清,否认“介绍大佬”“拉人陪酒”“潜逃国外”等多个荒谬指控,强调这已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生活,她选择了报警并委托律师
同样在9月,演员宋伊人公开澄清谣言并已报案,说明依法维权正在成为常态
这类动向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必要”,因为网络世界的边界正在被法律重新画一遍
程潇当年的辟谣,也是一种制度性的自救,只是她用的是更克制的语气
谈到心理健康,我们往往只盯着个体,却忽略了环境
10月初,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陆林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TheLancetPsychiatry发表观点,呼吁全球警惕依托咪酯的娱乐化滥用
陆林院士团队在The Lancet Psychiatry发文提醒:依托咪酯滥用者八成是35岁以下青年
这不是在讲某个明星,而是在提醒我们:年轻人的压力、与药物的距离、与自我调节的距离,正在变得危险
把这个背景摆出来,是想说,互联网的语言暴力并不是“说说而已”,它在更大范围里,是促发、放大心理问题的土壤
对公众人物来说,网络里的一个造句,现实里可能是一年的失眠
这话或许夸张,但我宁愿把它当成一种必要的警醒
回头再看她那条9月26日的舞蹈视频,你会发现细节里藏着“恢复”
她脚踝的力量回来了,肩颈打开的角度也更放松,转身时裙摆的流苏扫在腿上,有一个可见的轻颤,说明动作做满了
类似的小观察,只有在一个人状态稳定、训练持续的时候才会出现
她没有在文案里说“我很好”,只是用肢体把这个信息传出来
她用一段家里的舞告诉大家,我回来了
我们当然可以对公众人物保持审慎,但审慎不该等于任意“脑补”
谣言止于证据,善意始于克制
关于2023年的那场“日本传闻”,如今回看,它更像是某些平台的算法实验:越惊悚越靠前,越靠前越被看见
可人不是算法,出现在热搜上的名字背后,是家人、是工作团队、是一个每天要按时吃饭睡觉的人
她在韩国训练过,在国内做过导师,2018年“偶练”打开知名度,这些履历和她的肩颈线、点位感一样,都是专业的证据
专业应当被听见,而不是被几句拼凑的八卦盖过去
我喜欢她在节目里那句“我不希望别人把我当病人看”,这不是逞强,是在争取一种平等的被看见
她也没有把自己包装成“逆风翻盘”的励志模板,她说的只是:那段时间很难,我走出来了
我们能做的,不是重复“加油”,而是少转一条未经证实的“爆料”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被一句话定义,然后反复解释很久
理解这个,你就能理解她为什么在雨里跑着哭,也能理解她为什么在家里跳舞
最后再把几件事摆清楚:2023年,有人编造“日本产子”的故事;
同年8月12日,港媒报道进一步发酵;
随后程潇工作室公开辟谣;
2025年5月5日,母亲乳腺癌“隐瞒手术”的话题上热搜;
7月20日,她在《是女儿是妈妈2》里自述曾患双相情感障碍;
9月26日,她用一段舞蹈更新近况,状态不错
这些是可以核验的时间点,也是一个人走过来的脚印
她没逃,她也没求饶,她只是继续把每个动作做干净,把每一段路走稳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句平实的话,送给每一个被流言擦伤的人:不必解释给所有人听,先照顾好自己
等你慢慢好起来,那些不实的噪音,会在时间里自己变小
敬她,也敬所有在风口浪尖仍愿意认真生活的人
愿真正的关注,回到作品和努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