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戴簪花娴雅大气 手拿墨蓝色扇子轻轻舞动
发布时间:2025-10-17 09:01:45 浏览量:2
五位影后在泉州梧林村合体戴簪花围录《一路繁花2》,宁静一组写真当晚直接刷屏
梧林村那天的风不急不躁,老屋的砖在阳光下暖暖地发着光,巷子里跑过的孩子停了脚步多看一眼,姐姐们顶着簪花走进来,像把一段旧时光带到了眼前
宁静的簪花簪得稳,花心贴着发丝,她手里是一把墨蓝色扇子,轻轻一拨,扇面起落有点戏台子的味道,整个人娴雅又大气,路人忍不住小声说一句真好看
刘嘉玲笑起来眼睛亮晶晶,张柏芝的发间那朵花有点俏皮,刘晓庆走得慢,像在认真看每一处砖缝的故事,何赛飞站在祠堂前,衣摆一动就让你想到戏
10月15日,她们组成的“繁花团”在梧林村开了这一场非遗体验之旅
这支团里有五位影后级姐姐,还有邵子恒和余宇涵两个弟弟,名字念起来就有热闹的感觉
村口的奶奶们打量她们,有人轻声唤一声“簪花围”,有人把自己头上的花捋了捋,像是在比个高低
现场不刻意,像一场临时起意的走亲戚
何赛飞、刘嘉玲、刘晓庆、宁静、张柏芝,加上邵子恒、余宇涵,走进砖红的巷子,头上都簪着花
姐姐们一出现,手机就跟着举起来,大家拍的不是明星,是那一圈花在不同年龄的脸上开得各有性格
年轻的小伙子夸好看,年长的叔伯说有味道,簪花围这个词在一天里被说了许多遍
不少人当天在村里偶遇她们,手机一抬,照片就上了社交平台
晚上回到家,圈里圈外的朋友都在转,评论里满是“我在梧林村遇到姐姐们”的兴奋,隔着屏幕都能听到各地口音的欢迎
当晚宁静把簪花写真发到微博,墨蓝色扇子在她指尖一转,评论瞬间轰起来
这组照片不靠浓妆,靠的是气场和神态,她看向镜头的那一下,像在跟你说这花不只属于年轻人
有人留言说终于明白什么叫“娴雅”,也有人说她的眼神像戏里走出来的人物
16日一早,张柏芝也发了视频,十点多刘嘉玲晒出泉州簪花美照,热度一路往上
时间线很清楚,热度也很诚实,照片到视频,视频到美照,大家的关注不随手就散去,反而越看越沉浸
你能感觉到一个城市的非遗被人认真端起来的那种端庄
评论区几乎成了欢迎队,大家夸造型,夸气质,还说等着节目播出看她们更放开
泉州的朋友在评论里热情得像在自家门口招呼客人,外地网友则把簪花围的故事翻出来讲,这种互相补充、互相成全的氛围,很像节日里你给我一碗粥我回你一盘饼
到了17日,宁静的簪花造型还在被讨论,话题从好看扩散到致敬传统、对年龄偏见说不
我看到有人写得直白,说“花可以戴在任何人头上”,有人更细腻,说“她们把时间活成了花”
这两句话摆在一起,就能看见一种真实的改变,不是喊口号,是用美去改变眼光
我也忍不住想,非遗要走到人心里,靠的不只是“看”,更是“懂”
簪花围这门手艺,背后有手的温度和家族的记忆,姐姐们把它戴在头上,不是一次拍照那么简单,是把一种生活的秩序穿在身上
如果你曾在清晨看过阿姨们围花去庙前烧香,你会明白那是从小到大的习惯,是代代相传的审美
2023年赵丽颖那组簪花照曾带火蟳埔村,春节接待游客36.1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000万元
那一次热闹过后,线上也跟着起势,仿“泉州簪花围”的饰品在电商上一个月能卖两千多件,有商家一个款式就能月入二十万,这些数字摆出来,不是炫,是提醒你文化和生意本来就不是对立的
同样的热度这次可能还会再来,只是我更想看到镜头里把手艺讲细,把人的心气拍透
不然热闹散去,就只剩下一地花瓣
节目有足够的明星和镜头,我希望也有足够的耐心和温柔,去听一位做花的奶奶说她第一朵花是怎么簪上的
夜里刷到一段路边的随拍,姐姐们从一面青砖墙前走过,孩子趴在窗台,问妈妈这是不是公主的花,妈妈笑着说是奶奶的花,我听完就有点鼻酸
美好的东西一旦落回日常,就会更久地留在心里
何赛飞的戏骨气场、刘嘉玲的松弛优雅、刘晓庆的硬朗底色、宁静的灵动锋芒、张柏芝的清亮灵气,在簪花围的衬托下彼此相看都很舒服
有人担心年龄会被拿出来做文章,但她们走在泉州的巷子里时,年龄像被花轻轻按住,它不消失,它被看见,也被尊重
这次在泉州录制《一路繁花2》,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次让文化与人相互靠近的尝试
如果节目能把“为什么簪、怎么簪、簪给谁看”说清楚,观众就不会只是跟风,更可能在自家婚礼、在节气、在社区活动里认真用起来
做内容的人要懂分寸,做生意的人要懂尺度,保护好非遗的根,让它长在日常的土里
泉州不缺风景,它缺的是被温柔对待的讲述
姐姐们给了一个好开头,后面的接力要靠更多人
节目未播,簪花已出圈,这种从地方生长出来的美,总能找到路进你我生活
下一次你在街上撞见谁头上簪了花,别忙着拍照,先问一句花从谁手里来,你可能就会听到一个让人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