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珂:舞蹈,让我们彼此靠近
发布时间:2025-10-17 21:27:55 浏览量:2
第二届正在国际舞蹈节现场(下同)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场热闹的海边派对如约而至,这是舞蹈人吴孟珂、舞蹈人尹昉发起的2025第二届“正在国际舞蹈节”。这个持续四天的舞蹈节与涛声为伴,无数律动的肢体留下了动人而美妙的光影,与10月的阿那亚·秦皇岛共叙诗篇。
本届舞蹈节以“坠落还是飞翔”(Soaring and Tumbling)为主题,旨在当重力化为生活的规训与压力,身体便成为回应与转化的现场——通过身体与重力的对话,回应我们共同的处境。
从晨曦初露时分的“全民共舞”,到星辉漫天之时到来的终场演出,八大板块、9台演出、28部作品、24场呈现,跨越8个国家/地区的创作力量,呈现了一个身体叙事的无限舞台。舞者腾空的瞬间,仿佛时间静止;身体落地的时刻,又恰似生命绽放。
本届舞蹈节自10月3日开启,融合全球视野与在地体验,跨越语言与文化之界,每一次的“坠落”抑或是“飞翔”,都在启发与回应观演双方最珍贵的灵感共振。
四天来,从全民参与的此刻跃动,到影像展映的恒久记忆,我们对舞蹈的愿景,凝聚于不同的时间维度中。
盛会已矣,思考与探寻却从未终结,身体与自由的诗篇仍处处回响。那些在坠落中积蓄的力量,在飞翔时触及的自由,都化作相遇、化为联结,流动于我们心间。
作为正在国际舞蹈节的发起人之一,吴孟珂最初的念头很单纯:在中国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当下”的国际舞蹈交流平台。如今,正在国际舞蹈节已经不只是展示作品的平台,更是一个培育和连结下一代舞蹈创作者的场域。作为专业舞者,吴孟珂相信:“舞蹈能让我们更靠近彼此。它提醒我们,无论来自哪里,身体里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而正在国际舞蹈节就如同一座桥梁,让世界各地的人在桥上相遇、交流,又携手想象更美好的未来。”以下是吴孟珂的自述。
吴孟珂
国际艺术家、舞蹈家
正在国际舞蹈节发起人
在舞蹈中,坠落,是身体对重力的极限感知,也像是我们面对脆弱、失衡与真实的重量;而飞翔,则象征自由、冲破限制与想象的延伸。但同时,坠落也意味着回到最本质的状态,甚至是重生的起点;飞翔虽然充满渴望与力量,但也可能伴随失衡与风险。“坠落还是飞翔”——第二届正在国际舞蹈节的主题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种身体与心境的状态。透过舞蹈这种身体语言,我们希望观众感受到身体在面对困境时的韧性,也思考当代人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自己的姿态。
本届正在国际舞蹈节依然邀请了众多国际顶尖舞团和编舞家参与,我们重视作品的创新语言,以及它是否能与“正在”的精神呼应。我们希望邀请到的作品能够带来新的肢体表演形式与观点,为观众打开对舞蹈的想象。此外,我们还很重视作品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希望呈现不同文化背景、身体语言与创作思维的交会。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愿意与观众交流、与在地对话。只有这样的互动,才能让国际作品不再只是“输入”,而是与这片土地真正产生连结与共创。
德国黑森州立剧院芭蕾舞团《心光共夜 Night of Embodied Echoes》
除了延续邀请国际顶尖作品,我们也尝试更多的“特邀共创”,让国内外的艺术家与在地舞者产生实时对话,例如《阿岩》《穿越临界》等作品。同时在场地上,我们也尝试走出剧场,把作品带到自然环境中,让舞蹈不再被限定于舞台。
今年,我们新设立了“Next Pulse竞创单元”,为年轻编舞者与新兴创作者提供展示的平台。除了奖金与委约创作奖,我们还提供前往荷兰舞蹈剧场(NDT)及皮娜·鲍什舞蹈剧场(Pina Bausch Tanztheater Wuppertal)实习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直接走进国际一流舞团,在专业现场中累积经验、拓展视野。我们希望这个单元能陪伴并激励更多新生代编舞者成为未来舞蹈创作的重要力量,也希望透过各种公共活动与户外演出,让舞蹈与身体走近更多普通观众,使人们感受到身体本身的能量与可能性,重新发现和艺术的连结与共鸣。
除了专业舞蹈演出,本届舞蹈节还设置了工作坊、全民共舞等多元模块,我们希望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界限能被打开,让更多人透过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舞蹈之美。像“全民共舞”,就是希望观众感受到舞蹈并非遥不可及,它可以是一种亲身参与、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身体经验。
今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陶二舞团(TAO Dance Theater)的《动作世界》,这是一个开放给所有人的互动演出,没有舞蹈基础也能参与。这样的尝试让我们看到舞蹈如何回到最纯粹的动作本质,并激发每个人对身体的觉察与创造力。
陶身体剧场陶身体2团《动作世界 The World of Movements》
最初创办正在国际舞蹈节时,我一直想象着有这样一个空间,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体语言的艺术家与观众相遇,尤其是年轻舞蹈人,让他们能近距离接触世界各地优秀的编舞家与舞团,透过工作坊、驻地计划与公开对谈这样的形式,在创作初期与国际舞蹈艺术家进行交流。
很幸运,我们遇到了阿那亚这个拥有独特自然与人文氛围的地方,这里开阔的海岸线、开放的社区精神,给予了舞蹈节很多灵感,让身体与环境可以更自由地对话。
在整个舞蹈节的筹备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与时间内,既能保持策展理念的完整,又能兼顾制作与现场的各种需求。这需要非常细致的协调,也常常得临时应对突发状况。幸好我们有一个非常有韧性的团队,大家在压力下彼此支持、一步步把问题化解。
我一直觉得,舞蹈是世界上最早的跨文化语言。即使不说同一种话语,人与人之间透过身体也能彼此理解,那是一种更直接、更诚实的交流。现在这个世界充满各种不确定,我们更需要艺术来搭桥。我希望“正在国际舞蹈节”不只是把国际作品带到中国,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能够真正相遇与对话的空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舞者在同一个舞台上分享对身体与世界的看法,也能激发出新的灵感与合作。
我们也很希望这些交流不只停留在演出上。当国际艺术家和在地舞者一起排练、即兴或参与共创,他们其实正在用身体碰撞出新的语言与故事。这种互动特别有力量,超越了文化差异,让观众看到舞蹈可以是多么开放、多么有可能。
对于未来,我们最重要的规划其实是可持续性。我们不希望舞蹈节只在几天里热闹地出现,而是能在一年四季持续发酵;在教育与公益上,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更多长期计划,让年轻人与不同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当代舞蹈;在支持青年创作者方面,“Next Pulse 竞创单元”将不只是一个比赛,而是透过导师计划、国际实习与资源连结,真正成为一个能陪伴他们成长的孵化器。同时,我们希望能推动更多跨界合作,和音乐、科技、自然甚至社会议题对话,让舞蹈的能量不止于舞台,而能延伸到更广的社会场域。
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正在国际舞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而能逐渐发展为一个持续推动舞蹈与社会对话的平台,陪伴观众和艺术家一起成长。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受访者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史依弘 与京剧的百年对谈
李娜 刚柔并济 逐冠人生潘展乐:赛场上没有退路 只有拼到底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新 刊
「 2025年10月09日 陈思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