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陕西小戏上舞台的发起者张景民

发布时间:2025-10-18 20:57:58  浏览量:1

这几天在头条转发了秦腔老前辈张景民先生生前写的一篇文章《晓钟社回忆》。今天早上,张景民的侄子张建国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还谈了张景民的一些新情况。

张景民是礼泉县人,家有一副小戏戏箱,既演弦板腔,也演阿宫腔,阿宫腔产生于骏马乡,后来落到了富平县。

父亲吸食大烟,败光家产,卖了戏箱。母亲不忍家败,跳井自杀,父亲愧疚出家。丢下两个儿子,长子后名张术清,儿子乳名二娃。两个孩子后来给财东家放牛,或许是家庭熏陶,二娃闲了就唱几句戏,却被县太爷听见,就大加赞赏。一天,两孩子丢失了一头牛,就不敢回家。县太爷就引他们去户县县衙班头张忠创办的忠圣俱乐部学习秦腔,工小生。俱乐部给二娃起艺名张景民。哥哥就回了礼泉老家,后来就有了张建国这一脉人家。张景民失声后就脱离忠圣俱乐部,入了秦腔名小生刘金库主持的武功秦声社,改工二花脸。也是这个时候,张景民结识了来自西安的崔晓钟、李琼钟、刘易平等秦腔名角。

乾县人张秦伯创建晓钟社时,张景民跟名咸阳益民社武生杨安民受邀入社,成为骨干。张景民给晓钟社请来了惠济民、田畴易等名教练。他后随晓钟社进入并入西安晓钟社。晓钟社散体时,张景民协助刘遇道、任哲中创立艺声社,后移居乾县,为乾县人民剧团。第一年,乾县人民剧团被宝鸡专区接收,成为后来的宝鸡市人民剧团。不久,张景民受邀回到乾县,重新组建乾县人民剧团,张景民为教练。

张景民积极出动,邀请封至模先生协助,把弦板腔《紫金簪》搬上了大戏舞台,从此弦板腔就开始演出大喜了。晚年的张景民奔波于礼泉乡下,到处搜集小戏剧本,汇集了几小推车,后被乾县文化宫收藏。

受弦板腔《紫金簪》上大戏舞台的影响,封至模又帮助富平县把阿宫腔搬上舞台,编排了风动京师的《王魁负义》,接着又协助大荔县剧团编排了震动北京的碗碗腔《兵火缘》。陕西省戏曲剧院闻风而动,编排了碗碗腔《金碗钗》。由此,碗碗腔也开始走上舞台,好戏不断。可以说,张景民是陕西小戏上大舞台的发起者。

张景民还是一位卓越的戏曲教育家。四十年代在乾县晓钟的时候,他社力排众议,给当时尚不出众的任哲中编排《周仁回府》,点石成金,成就了一位秦腔名角。他的弟子还有刘志平、张小平、谢巧莲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