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风筝的“破界”与“赋新”

发布时间:2025-10-20 09:40:53  浏览量:1

10月18日晚,潍坊学院体育馆内,第二届世界室内风筝锦标赛的彩鸢翩然升起。作为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重点活动,该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国际风筝联合会、中国风筝协会主办,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承办。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运动员、裁判员及社会各界嘉宾、群众共300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锦标赛设室内单线风筝芭蕾赛、室内双线风筝芭蕾赛、室内四线风筝芭蕾赛、室内盘鹰竞技赛4个竞赛项目,以及室内个人花样盘鹰表演、室内团体花样盘鹰表演、室内盘鹰高盘表演、室内单线风筝表演、室内双线风筝表演、室内四线风筝表演6个表演项目。搭配舞蹈、戏曲、走秀等形式,形成体育竞演与艺术展演相结合的综合舞台。世界各地的风筝高手用技艺交流友谊,用“无风也能飞”的奇迹,以空间之变,开启了风筝文化新篇章。

从“借风而行”到“驭风而舞”

传统风筝高度依赖自然风力与开阔空间,而室内风筝通过轻量化材质、精密空气动力学设计及选手的微操控技术,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的精准飞行。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风”这一核心概念的重新诠释:从依赖自然之力,转向驾驭人造气流与物理规律。参赛者需以更细腻的手法模拟风的轨迹,使风筝的“飞翔”从自然的馈赠升华为人类智慧与技巧的结晶。这一转变,让风筝摆脱气候与场地的桎梏,成为一门可被精确控制的空中艺术。

从田野广场到现代空间

室内赛场将风筝从旷野的“宏大叙事”转向馆内的“微观演绎”。在聚光灯下,风筝的形态、色彩与运动轨迹被极致放大,其艺术性得以凸显。无论是仿生风筝的灵动逼真,还是抽象设计风筝的视觉冲击,均成为可被近距离观赏的动态雕塑。此举不仅拓展了风筝的美学表达维度,更激活了城市空间的文化功能——体育馆、美术馆等现代场所,由此成为传统非遗的展演新舞台,实现文化传承与当代生活的场景融合。

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参与

室内赛事降低了风筝运动的参与门槛。无需担忧天气突变、无需寻找空旷场地,在“可控环境”中,儿童、长者甚至残障人士均可安全参与。这种包容性颠覆了传统风筝对体力和环境的苛求,使其从季节性、地域性活动转化为全天候、全民性的文化实践。与此同时,赛事通过灯光、音乐与编队飞行的结合,打造出“风筝奇妙夜”的沉浸式体验,吸引原本非风筝爱好群体的关注,为古老技艺注入时尚活力。

在限制中重获自由

室内风筝的有趣之处在于,它通过“设置限制”反而“拓展了意境”。当自然之风被隔绝,当广阔天空被屋顶替代,风筝飞行的核心从“环境”彻底转向了“人”本身。这种转向,迫使传统的“放飞”行为被重新审视与解构,并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完成重构。风筝,不再是顺应自然之物,而是诠释人之精神与情感的媒介。这一转变,为古老的风筝技艺注入了强烈的当代性与观念性,完成了其核心价值的现代转化。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非在于被原样封存,而在于能否被每个时代以新的语言重新讲述。室内风筝的创新,正是这样一次成功的“破界”与“赋新”实践——它让风筝在与当代语境对话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与高度,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重新找到呼吸的节奏。

记者 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