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盛会 文化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5-10-21 07:11:57 浏览量:1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牛佳欣
格鲁吉亚纺织品流淌着黑海的风,墨西哥木雕深藏着玛雅的秘语,土耳其湿拓画晕染出东西交融的诗意……10月18日,北京国际非遗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6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件非遗珍品集中亮相,呈现一场跨越古今、融汇中外的非遗盛会。
在国际手工艺展区,五大洲的工艺精品齐聚一堂,形成了一场跨文化的对话。
匈牙利带来的布索面具、索卡少女盛装和羊皮大氅令人眼前一亮。“这些面具在我们传统节日游行中必不可少,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灵魂。”匈牙利手工艺人巴拉斯·加博尔介绍。一个小女孩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兴致勃勃地体验面具配对游戏。“这是布索节期间常见的游戏,象征着对春天的迎接。”加博尔说,面具上的图案蕴含着人文价值,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在马来西亚展位前看到传统服饰卡巴雅绣有中国传统纹样,这是两国友好交往的体现。娘惹服装非遗传承人林幼琳向游客介绍一件以“郑和下西洋”为灵感设计的服装:“我希望这些服饰不仅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品,更能成为传递两国人民友谊的文化载体。”出于对中国京剧的浓厚兴趣,她特意将京剧脸谱和牡丹花纹样绣在了服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绣着两国国宝的衣服——憨态可掬的熊猫与威武的马来亚虎相映成趣,精细的手工刺绣与优雅的剪裁工艺让这件作品散发出独特魅力,观众在展位前排起长队试穿。
共享大厅内,一阵激昂的鼓点将观众的目光引向主舞台。巴西战舞卡波耶拉表演者若昂·桑托斯与伙伴们跃入场地。他们的身影在鼓声中腾挪翻转,侧空翻如雄鹰展翅,旋转踢腿似惊雷破风,将格斗的刚劲与舞蹈的柔美完美交融。
“太精彩了!”人群中爆发阵阵喝彩,一位年轻观众情不自禁地模仿起舞步。“动作看似花哨,实则威力十足。”若昂·桑托斯在表演间隙告诉记者,“这是十六世纪流传至今的生命之歌。它属于巴西,更属于全人类。”
踏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非遗市集·共享生活”区域,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气扑面而来。土耳其烤肉的嗞嗞声、斯里兰卡红茶的醇香、意大利披萨的浓郁奶香,在这里交织成一曲美味的交响乐。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师正专注地进行着古老的咖啡烹制仪式,从炭火烘焙到精心冲泡,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生活智慧。“这是舌尖上的文明互鉴。”一位端着咖啡的游客感叹道,“从一杯咖啡里能品尝到一个民族的历史。”
最令人称奇的是科技跨界展区,游客可以体验北京兔儿爷彩绘、河北布糊画制作,孩子们则被机器人互动项目吸引。“老手艺接上了新时代的地气,这才是真正的生生不息!”一位刚完成布糊画创作的老人感慨道。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怀刚表示,北京以非遗周的举办为契机,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打造精品项目、丰富“非遗+”模式,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