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次叮嘱:年纪大了,宁可每天看电视,这几种运动都不要多动
发布时间:2025-10-22 01:00:00 浏览量:1
您有没有发现,年纪一大,身体就像个“玻璃杯”?以前爬楼梯、提菜、出门买菜走个三五公里,轻轻松松,现在呢?一不留神,膝盖疼、腰闪了,甚至走个路都气喘吁吁。
上周门诊来了个老邻居,70出头,精神头不错,就是一瘸一拐地进门。我问咋了,他说“我就模仿电视上那些运动达人,早上跑了两圈,结果膝盖肿了,疼得一晚上没睡。”
唉,这不是个例。很多老人明明是想锻炼身体,结果却“好心办坏事”。我就常跟患者说一句话:“您啊,宁可坐着看会儿电视,也别乱动这些伤身的运动。”
运动本身没错,是好事。但问题是,什么运动适合您这个年纪、这个身体状况?
很多人没搞清楚就盲目跟风,反而给身体添了麻烦。尤其是有高血压、骨质疏松、关节退化的老人,做错了运动方式,后果比您想象的严重得多。
比如有些人喜欢晨跑,说跑步能锻炼心肺。但年纪大了,腿脚关节已经磨损严重,尤其是膝盖软骨几乎没有自我修复能力。每天跑,哪怕只是慢跑,也是在不断“消耗”膝盖。等到哪天真疼得下不了床,才发现这不是锻炼,是“慢性自残”。
还有人热衷广场舞,觉得跳舞活络筋骨、还能交朋友。这个确实是个不错的社交活动,但问题出在“跳得太猛”。
现在不少中老年广场舞节奏快、动作大,甚至还有“原地跳跃”“旋转”等动作,对腰椎、膝盖、踝关节都是负担。尤其是骨质疏松的老人,一跳一扭,轻则肌肉拉伤,重则骨折。
再说一个比较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错误——“负重练习”。不少老人看年轻人举哑铃、绑沙袋训练,自己也效仿。
试问,您年轻时候练过吗?现在骨头都酥了,还硬要负重,真不是锻炼,是耗命。骨头一旦压塌,连手术都不一定能救回来。
还有一种情况更危险:运动过量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很多老人退休后,时间多了,想着“天天锻炼必须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走路、下午体操、晚上跳舞,一天三顿运动不间断。
可心脏是有“限额”的,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人,这样高频率的运动,可能诱发心律不齐、心绞痛,甚至猝死。
我不是让您不动,而是要“聪明地动”。有时候,真不如每天安安静静地看一小时电视,或者听个广播。起码不会受伤,不会心跳加快,不会摔倒。不要被“多动才健康”的说法绑架,适当“少动”,反而更长寿。
那有人就问了:那我到底该怎么动?这才是关键。第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重复动作的运动,比如长时间跳舞、连续快走、爬山。这些动作对关节磨损大,尤其是膝盖、髋关节,老年人本身就容易退化,时间一久就出问题。
第二,别迷恋高强度运动。现在有些老年健身班居然教老人“搏击操”“高阶拉伸”,这不是开玩笑吗?年轻人都得练个三五年才能掌握的动作,老人练个几天就敢上场,怎么可能不出事?
第三,警惕“网红健身法”。网上有很多所谓的“养生达人”,教“原地跑步燃脂”“一字马拉筋”“靠墙深蹲强心”。这些动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对肌肉控制力要求很高。对关节稳定能力下降的老人来说,这些动作就是“陷阱”,一旦控制不好,分分钟拉伤、扭伤,得不偿失。
有个案例我一直记得特别清楚:一个65岁的阿姨,跟着短视频做“靠墙深蹲”,结果第二天腰疼得直不起身,拍片一看,腰椎压缩性骨折。这类骨折恢复特别慢,而且影响生活质量。她后悔得直掉眼泪,说“我真是图一时热闹,毁了一辈子”。
实际上,最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是什么?是缓慢、温和、可控的运动。比如散步,但不是快走,是慢悠悠地走,每次20分钟以内,中途可以停下来歇一歇。比如坐着做伸展操、轻轻转脖子、抬腿、活动手腕。这些动作不要看平淡,其实对血液循环、肌肉活性都有帮助。
还有一种被我们忽视的“运动”——家务。拖地、擦桌子、洗碗、晒衣服,其实都是缓慢的身体活动。比起一味追求“锻炼强度”,这些日常动作更合适、也更安全。老人不怕每天动得少,就怕动错、动猛。
有些老人说,“我就是闲不住,一天不动就浑身不舒服”。那也好办,咱别大动,可以做“碎片化运动”。比如看电视广告时站起来走走,站着甩甩手臂,扶着椅子做抬腿练习。这些都能满足“要动”的需求,又不会增加身体负担。
我知道很多人心里还是不服气,总觉得“活着就得动”、“不动就等老”。但您仔细想想,活得久,不是靠谁更折腾,而是看谁更懂得保护自己。运动是好事,但得看怎么动、动多少、动得对不对。
很多老人心里其实也明白,只是总觉得“不动就废了”。这话没错,但“乱动也会废”。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我这些年门诊里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换来的。人老了,最重要的不是“动得多”,而是“伤得少”。
所以,如果您已经年过六十,身体有些老毛病,就别硬撑着去追求“年轻人的运动方式”了。宁可每天坐在沙发上看看老电影,听听戏曲,做做轻柔的动作,也比出去折腾来得强。
最后呢,用句顺口溜给您总结一下——
年纪一大别乱动,膝盖骨头别硬撑。
广场舞别跳太猛,负重训练要慎重。
网红动作别瞎学,慢走家务更轻松。
身体不怕动得少,就怕伤了没得救。
听医生一句劝,养生别靠“拼命动”!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记得点个赞、转发给朋友看看,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养生经验。咱们一起用聪明的方式,活得更久、更自在。关注我,继续聊聊那些“骗不了老年人”的健康真相!
参考文献:
[1]张海霞,李燕,陈志刚.老年人运动损伤风险与预防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02):192-196.
[2]刘志勇.中老年人合理运动方式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04):401-404.
[3]王丽.中老年人运动误区及健康指导[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11):12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