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业”融合共舞 激活“一池春水” ——第二届“青超联赛”综述
发布时间:2025-10-22 03:24:14 浏览量:1
本报记者 陈 晨
品足球盛宴,享高原臻品,游大美青海。历时5个月的“青超联赛”这一高原足球赛事,持续深化“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不仅点燃了体育激情,其赛事效应更迅速外溢到经济、文化与民生等多个领域。从省垣西宁到青海湖畔的海北,从河湟谷地的海东到天高云低的玉树,各地被青超联赛激活“一池春水”,这正成为青海探索特色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
农业增效:
赛事流量转为产品销量
9月20日,玉树藏族自治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与第二届“青超联赛”第十四轮玉树主场闭幕活动,在玉树州综合体育场同期举行。万余名群众在现场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也沉浸式体验了丰收节的喜悦。
“我们是玉树本地品牌,每次玉树队比赛,都会到现场为玉树牦牛队加油助威。”囊谦稼堡黑青稞精酿啤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朱统轩介绍,比赛期间,企业主动为现场观众的抽奖活动提供奖品,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希望明年能有机会赞助玉树牦牛队,借助‘青超联赛’的影响力,让更多喜爱足球的人了解玉树这款特色啤酒,了解我们的品牌。”
依托线上线下的流量聚集效应,“青超联赛”吸引了广泛关注,有效拉动了当地消费。从赛前筹备、赛中比拼到赛后回顾,持续5个月的赛事不断吸引消费者关注与参与,既扩大了消费规模,也延长了消费周期。
绿茵场上激情澎湃的足球赛事,与丰收节活动展销区热销的特色产品创意联动,不仅让各族群众在激情与喜悦中收获幸福,更以赛事为桥梁,充分释放了消费活力。
本届赛事以“1+N”模式为核心,通过“品牌足球赛事+特色农畜产品展销+特色文旅产品展示+特色文艺节目展演+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等方式,深度融合多领域资源,共同为乡村振兴赋能。
第二届“青超联赛”开幕式当天,现场发放5000张农畜产品满减代金券,进一步刺激和引导现场观众及游客购买青海特色农畜产品。
赛事期间,“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携青海牦牛、藏羊、青稞、枸杞等30余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在各赛区主场集中亮相,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在‘赛事+’的发展新路上,我们持续探索创新:一方面通过参展主体赞助奖品等方式,加大当地特色农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另一方面从各市州选拔8名优秀运动员担任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大使,借助赛事影响力扩大‘净土青海·高原臻品’的品牌传播范围。”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赋能:
非遗与足球的跨界共鸣
伴随着激昂的龙舞、狮舞与太平鼓表演,第二届“青超联赛”湟源主场日暨农民群众庆丰收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接连上演,不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其中,情景表演《茶马商都·丹噶尔》生动再现了当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青超联赛”通过激烈的现场竞技、精彩的文艺表演、趣味的抽奖活动、丰富的特色美食等多元形式,为各族群众打造了一场可看、可听、可品、可感的“综合盛宴”,有效吸引更多人走进赛场、参与观赛。赛场上,不同民族的球员并肩作战,用默契的传球、协同的攻防诠释“手足相亲”;赛场外,民族舞蹈展演、非遗技艺体验等活动打破地域与民族界限,让各民族同胞在欢呼与互动中感受彼此的文化温度。
“青超联赛”期间,各市(州)将地方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赛事:遴选具有青海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工坊、非遗老字号参与产品展示,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演热贡唐卡、格萨尔史诗、社火等传统技艺和民族服饰。这一举措既凸显了青海生态与文化“双IP”价值,让观众领略多元文化魅力,也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赛事增添独特韵味的同时,更让传统文化在赛事平台上精彩“亮相”。
正是借助非遗与足球的联动,“青超联赛”吸引了更多游客,全方位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增量发展。“青超联赛”不仅是产业“助推器”,更是文化“连心桥”:青海花儿的悠扬旋律、黄南热贡艺术的精湛技法、果洛格萨尔史诗的震撼演绎轮番登场,湟中银铜器、青绣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演绝活,让赛场变成了流动的“非遗博物馆”。与此同时,文化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组委会推出热贡艺术主题足球衫、青绣元素吉祥物等创意产品,让非遗以更年轻化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青超联赛”中,各地深度融合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具有独特标识的非遗展演:大通农民画、河湟皮影戏、湟中堆绣、丹噶尔皮绣等非遗文创产品,让西宁、海东的城市形象愈发鲜活,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赛事热潮中,一座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软实力得到充分彰显。
旅游升温:
体育赛事撬动文旅融合
“之前海东主场比赛时,我们做了直播——不是为了带货,就是想宣传家乡的球队。那场直播有18万人观看,和我们一起见证了海东河湟队与果洛格萨尔队的比拼。”9月23日,在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闭幕活动上,网红“辣妹子小琴”的团队表示,希望通过“青超联赛”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的家乡。
如今,凭借独特的高原特色,“青超联赛”正成为推动青海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将体育功能从“竞技观赏”延伸至“生活融入”。借助“第二现场”的社交属性,体育元素被渗透到商业、文旅、日常社交等多个维度。观赛时的氛围、参与时的互动、分享时的共鸣——这种对“情感体验”的追求,让赛事从“一次性活动”转变为“可持续的生活场景”。
与此同时,各市州持续推出“入场券抵景区门票”“线上观众旅游抽奖”“景区门票打折”等活动,着力打造地区特色旅游“新亮点”;通过大力宣传推介各主场的旅游精品线路,全方位展示青海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与特色产品。数据显示,赛事带动海西州酒店入住率提升40%,玉树赛区周边民宿周末预订量爆满。
当“足球+文旅”的链条被打通,体育便成为撬动偏远地区发展的“金色支点”。
乘着“青超联赛”的东风,互助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在夜间推出“可汗大点兵”“河湟婚礼”“西王母献瑞”主题表演、电音节、篝火晚会等夜游活动,赢得游客广泛好评;特色美食区“豹街遇上下南关”汇聚酿皮、牦牛酸奶等风味小吃;家电以旧换新促销同步启动,形成线上线下消费闭环;各地现场还开展农牧民就业政策宣讲、康养产业推介及义诊服务,推动文体热度进一步向民生福祉延伸。
如今,“比赛日经济”“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周末经济”愈发繁荣,“超好吃”“超好玩”“超放心”的“联赛+经济”模式逐步成型。“青超联赛”不仅折射出消费者从“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的深层转型,更让体育旅游从“小众爱好”变成“大众选择”,让城市从“功能载体”升级为“体验空间”。
一场场赛事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经济涟漪。赛事经济拉动消费的效应,在一个个热闹场景中清晰可见。
随着青超联赛“1+N”模式的持续深化,这一赛事已成为推动青海生活方式革新、激活城市内生动力的持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