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海淀区专场展演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3 16:00:27  浏览量:1

2025年10月21日,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海淀区专场展演在京西稻保护性种植区拉开帷幕。本次展演以“潮海三农 四季欢歌”为主题,汇聚海淀区多支文艺队伍,为现场及线上观众献上一场融合农耕文化、非遗传承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启幕篇章:鼓乐非遗,点燃全场热情

展演以启幕片《星耀潮海》+开场秀《稷鼓喧天·七彩海淀》拉开帷幕。上庄镇表演队与国家级非遗中幡表演队携手演绎,震撼的鼓点与中幡技艺的惊险亮相交织,瞬间点燃现场氛围——中幡表演者将数米高的幡旗在手中、肩头灵活舞动,既展现了海淀乡村的蓬勃活力,又让国家级非遗的魅力屡屡“破圈”,引得观众纷纷驻足拍摄。

农耕与创意:穿越四季,见证乡村变迁

四季青镇模特队带来创意秀《四季农耕秀·希望的田野上》。节目以“时间轴”为脉络层层铺展,演员们通过服饰的迭代与道具的巧思,将海淀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轨迹生动演绎——秋收篇章里,葡萄、大枣、玉米等带着田间鲜活气息的果实被搬上舞台,模特们的每一步都似在讲述一段乡村故事,把“四季欢歌”里的农耕智慧与时代变迁,凝练成一部流动的乡村发展史诗,让观众直观触摸到这片土地的耕耘脉络与成长温度。

原创与跨界:乡土情深,唱响时代新声

五洲传奇乐团带来的原创歌曲《大海淀传奇》,以质朴旋律搭配富有画面感的歌词,歌颂新时代海淀农村的崭新风貌;李丁、迟永志与各镇代言人合作的原创相声剧《我为海淀代言》,则用幽默诙谐的对话,将海淀乡村在生态改善、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新变化“唠”进观众心里,本土笑料与发展成就的巧妙结合,让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

更有东升镇表演队带来的创意非遗表演《空竹节节高》,非遗传承人梁曙光操纵空竹上下翻飞,他们在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编排,让“老玩意儿”焕发出青春活力;童心非遗合唱团献上的不插电人声合唱《侗族大歌》,以纯粹的人声和音,传递出跨越地域的民族文化之美,为海淀乡村文化注入多元色彩。

国潮与创新:古今交融,赋能文化振兴

章磊劲歌团的国风潮曲《丝绸之路》,将国风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巧妙融合,电子节奏里裹挟着丝路文化的厚重底蕴,既具文化底蕴又充满时尚感;郭金杰、李静、白鸽主演的原创小品《乡村乐咖》,聚焦乡村文艺爱好者的追梦故事,以接地气的剧情展现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咱村也能出文艺明星”的台词引发全场共鸣。

此外,西北旺镇表演队的民族歌舞《金达莱盛开的地方》,用舒展的舞姿与悠扬的歌声传递民族风情;海淀镇表演队的非遗表演五虎棍《五虎雄风·武动乡情》,将传统武术与乡土记忆结合,棍法刚劲有力,尽显非遗武术的阳刚之美;温泉镇表演队的创新魔术秀《古莲》,以魔术形式演绎“古莲重生”,暗合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化传承;苏家坨镇舞蹈队的歌伴舞《领航》,则以大气的歌舞致敬时代,为整场展演画上激昂的句号。

全网展播: 线上线下共绘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

本次展演通过三农发布、农视网等平台全网展播,并同步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社交媒体矩阵进行直播,吸引大量观众在线观看、点赞与转发。

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到原创作品对乡村新貌的生动诠释,再到多支镇域文艺队伍的集体亮相,活动不仅是对海淀乡村文化成果的集中检阅,更以“文艺赋美乡村”的实践,深度挖掘并活化区域文化资源。通过网络传播的裂变效应,有效扩大了海淀乡村文化的影响力,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京西稻田间的欢歌仍在人们心中回响——这场文化盛宴,既是海淀乡村活力的生动写照,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文化力量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