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舞剧复刻“神仙筋骨”,《永乐未央》即将开票
发布时间:2025-10-24 12:57:45 浏览量:1
今年的国庆长假,10月3日至10月5日,舞剧《永乐未央》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凝聚了舞台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视觉盛宴。首演场即一票难求,“神仙登场”“国风黑马舞剧”“古建复活”等词条更是刷爆网络。
巡演启程,明年1月16日—17日,该剧将在上海西岸大剧院·大剧场连演2场。下周二,10月28日11:18,舞剧《永乐未央》将正式开票。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内容丰富多彩,无所不有,人物传神达意,各尽其妙,反映了当时千变万化的社会风貌。其布局宏伟,构图严谨,笔力提拔,色彰浑厚,工艺高超,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物上下排列达四五层之多,髮鬢飞扬,衣冠富丽,金碧辉煌,构图严谨,画面壮丽,满壁风动,堪称洋洋大观。
舞剧《永乐未央》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芮城永乐宫为题材,以1950年代因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永乐宫迁建为叙事主线,在跨越七百余年的时空对话中,串联起“古建、壁画、琉璃、传承”四重美学维度的四个段落,让沉睡的壁画、文物在舞蹈艺术中“活”了起来。
在“时空同频”的舞台语汇中,当代建筑师与古代督建者心神交汇,见证动荡历史中“立观度人,时不可失”的建宫宏愿;
被拒之门外的元代女画工以生活为笔、想象为卷,将自我生命祈愿绘入《朝元图》的玉女仙班,与当代前来临摹壁画的美术师夙愿共鸣;
执着技艺的琉璃匠师与七百余岁的老角神在如梦如幻的陪伴中,共同复原了失传已久的孔雀蓝釉琉璃制法,延续守护的誓言;
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迁建者们以十年青春“和三门峡争先,和黄河水赛跑”,众手托举榫卯彩画,终使永乐宫重获新生。
从永乐宫的斗拱飞檐到《朝元图》的绚丽色彩,从孔雀蓝釉的莹润光泽到搬迁工程的举世瞩目,《永乐未央》将原本静置在博物馆、留存于历史中的文物、技艺与记忆,转化为富有情感与故事性的舞蹈语言,以“守岁华,共丹青”的传承主题,彰显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这部匠心之作的背后,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创作者与青年舞者们的集体发力。创作团队数次深入永乐宫实地采风,与当年搬迁工程的亲历者对话,将对文化与历史的理解融入每一个动作设计——青年迁建者的坚毅、壁画修复师的细腻、琉璃匠人的执着,都通过舞者们的演绎将饱满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永乐未央》由明星舞者张翰、“西装男团”南丁、丁太聪、王晶、吴富莉等联袂演绎,阵容汇聚国内顶尖院团精英,功底扎实、舞台表现力极强,以肢体再现壁画流转、榫卯相契、琉璃重铸的技艺现场。
例如“筑广厦”这一幕,在背景交代和叙事推进的舞段结束之后,有两段表现“永乐宫”壁画和整体风貌的舞段:一段中八名女性舞者各持道具,舞姿诙谐,对文物意趣和情致的演绎生动有趣。
而在这一幕的结尾,舞台装置和舞美设计巧妙融合,静态装置与动态的舞者肢体交相呼应,点点星空下,那些带着独特视觉魅力的古建筑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是对中国古建筑结构之美的挖掘,同样也在科技和肢体的联动当中展现出巨大的视觉张力。
据悉,继今年北京首演后,该剧将在今年12月底从故事发生地山西首站开启第一轮巡演,首站巡演城市预计涵盖太原、武汉、上海、苏州、杭州、成都,明年春节后将开启更多巡演。让舞剧《永乐未央》不仅是剧场里的艺术盛宴,更成为大众了解文物保护、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