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十二宫格”装进人生百态,舞台剧《繁花》三部曲·终季到来
发布时间:2025-10-26 01:46:18 浏览量:3
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舞台剧《繁花》三部曲·终季28日将亮相上海美琪大戏院。距离演出进入倒计时,剧组正争分夺秒地进行最后合成打磨。昨日,记者探访美琪,提前一睹“繁花落尽”后的人间百态。
“十二宫格”里的悲欢离合
步入剧场,眼前是震撼的“十二宫格”。整个舞台被立体分割,那一个个格子里上演着悲欢离合。舞台设计胡艳君并非首次涉足话剧领域,但此次为《繁花》打造舞美,仍面临着如何在观众高期待下实现创新的挑战。
终季的创排在延续前作美学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戏剧手法,不同于第一季以转台装置打造“流动的盛宴”,第二季以履带、车台等装置展现“匆匆的过客”,终季突破性地采用“十二宫格”众生相的形式,巧妙利用各种多媒体、灯光等装置对剧本进行“繁花美学”式的修辞,力求在时代变迁与个体命运交织中,为观众呈现世间众生相。
尽管曾为《红楼梦》《李清照》等舞剧设计布景的胡艳君很擅长场景切换,但她还是想为《繁花》终季打造耳目一新的场景。她与导演马俊丰、艺术总监张翔几番探讨,最终是德国摄影大师安德亚斯·古斯基拍摄的一张上海写字楼夜景照片给予她灵感——夜幕降临,城市璀璨灯火中,一栋栋写字楼玻璃窗内的光亮也是这座锐意进取的城市的缩影。
繁花落尽是惆怅还是释然?
舞台剧《繁花》改编自金宇澄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原著以细腻笔触复刻了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市井风情与人物命运。洋洋洒洒35万余字的长篇以舞台三部曲的形式搬上剧场,像是牵引着观众的心步入一个长长的梦。
《繁花》终季的创作面临着三重挑战——如何满足原著读者的期待?如何延续前两季观众的沉浸体验?如何让新观众无缝接入“《繁花》宇宙”?它既要独立成篇,又要能为三部曲做结尾,剧中许多人物的命运需在终季中交代。
《繁花》终季将通过精炼主线、强化人物弧光与时空线索的清晰铺陈,构建了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的叙事体系。
故事走到尾声,所有人也将迎来“大结局”,小毛、阿宝、沪生、李李……一个个亲切得仿佛多年好友的名字,或离开、或避世、或疏远,悲欢离合,书中的人其实与你我并无二致。
“上海文化名片”走向全国
作为上海本土孵化的舞台巨制,舞台剧《繁花》不仅是一部戏剧,也是传递海派文化的精神载体。近些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着力讲好上海故事,沪语作品层出不穷,舞台剧《繁花》三部曲、沪语版话剧《长恨歌》、音乐剧《爱情神话》、滑稽戏《宝兴里》等作品叫好又叫座,掀起全国学习沪语、了解海派文化的热潮。
据悉,随着终季问世,舞台剧《繁花》三部曲全国巡演计划已排上日程,让更多观众透过舞台窥见上海的繁华与沧桑。目前,首站苏州湾大剧院11月20日、21日的两场演出已开票。未来,这张“上海文化名片”将持续以艺术之力,连接文学与剧场、历史与当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属于中国人的时代记忆。本轮演出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出品,上海市演出公司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