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舞、武相融,焕新版《醒·狮》燃动重庆大剧院
发布时间:2025-10-26 09:34:33 浏览量:2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10月25日晚,随着最后一幕鼓声落定,重庆大剧院内掌声如潮。作为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舞剧《醒・狮》在这里上演。
剧照。受访者供图
《醒・狮》是国内首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原创舞剧。该剧巧妙融合南拳、木鱼歌、狮鼓、英歌等岭南传统元素,通过采青、扎狮头等技艺的舞台化呈现,以及板凳舞等创新舞蹈语汇,实现舞与武的完美交融。
当晚6时许,演出尚未开始,重庆大剧院大剧场前厅已经有不少观众持票前来,在摆放的狮头前合影。记者在现场看到,醒狮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眨动,口阔能张合,鼻塌且大,有一对尖锐的獠牙。广州歌舞剧院副总经理刘飞彤介绍,最独特的在于狮头上扎有一只角,这也是南狮区别于北狮的特点,“舞剧中用到的狮头,都由已有180多年历史的佛山黎家狮扎制,过程十分复杂,有一千多道工序。”
重庆大剧院大剧场前厅的狮头。记者周双双摄
百年之前,一头白金狮闭目沉睡,炮声响起,睡狮醒来。当晚,当白金狮伫立于舞台上,瞬间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间,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舞技和深情的演绎,将《醒·狮》的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喧闹的长街,目睹狮王争霸,亲眼见证岭南儿女携手抗争,击鼓出狮。
舞台上演员们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历经了怎样的编排打磨?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醒·狮》艺术总监、总导演史前进介绍,该剧从策划到创排已走过10年光景,创作初期,团队曾邀请50位广东醒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全国武术冠军为演员特训,再由总编导将民间艺术与武术动作转化为舞剧语言。“从2015年启动策划,到2017年推进大舞剧剧本创作,再到如今持续优化,团队始终深耕非遗的传承活化。就如同我们的口号‘醒狮醒国魂 击鼓振精神’一样,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史前进表示,参评文华奖并非终点,而是新一轮巡演的起点,未来《醒·狮》将在持续演出中结合观众反馈不断修改提升,计划推出更多新版本,让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自2018年首演至今,《醒・狮》始终在细节处精细打磨,此次来重庆冲击文华奖的更是“焕新版”,“焕新版在灯光、多媒体、道具、服装及舞段上均完成新一轮更新,不仅适配当下技术水平,更以与时俱进的创作观念,让剧目以崭新形象迎接观众。”《醒·狮》总编导钱鑫说。
剧照。受访者供图
焕新版《醒·狮》也收获了来自观众的认可。“眼泪全程在眼眶里打转!不只是舞蹈美,更是从肢体里跳出来的家国情怀,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化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活着的民族魂!”观众李女士难掩激动之情。
而专程从成都赶来观演的刘先生已是第三次观看《醒·狮》,“舞剧将南狮的威武与灵动、憨萌与力量完美结合,舞蹈编排与高难度技巧相得益彰,整部作品常看常新,是一部不容错过的舞台精品。”刘先生说。
10月26日,《醒·狮》将继续在重庆大剧院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