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低端的家庭,都困在“犟”里:赢了争吵,输了日子

发布时间:2025-10-28 02:47:13  浏览量:2

邻居家的争吵声,又一次划破了楼道的宁静。

起因不过是件小事:张婶想给孙子买件厚外套,张叔觉得“去年的还能穿,浪费钱”,两人从客厅吵到阳台,最后张叔摔了遥控器,张婶抹着眼泪回了娘家。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上次为了谁接孩子,上上次为了买菜该买精装还是散装,每次都要争个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谁。

旁人劝“一家人别太犟”,张叔却梗着脖子说“我没错,凭啥让她”。

可就是这股“没错”的犟劲,让好好的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孩子不愿回家,觉得家里“天天像打仗”;老两口身体都不好,却总在争吵后失眠、吃不下饭;亲戚朋友也渐渐疏远,怕沾上“一劝就被拉着评理”的麻烦。

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很多过得拧巴的家庭,都藏着这种“低端的犟”——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认死理、钻牛角尖,非要在小事上争输赢,把精力耗在毫无意义的对抗里。

这种“犟”,最伤感情。有对夫妻,丈夫做饭喜欢多放酱油,妻子觉得“太咸不健康”,每次做饭都要抢着掌勺,抢不过就摔盘子;丈夫想周末带孩子去公园,妻子觉得“不如在家写作业”,两人吵到最后,孩子抱着玩具躲在房间里哭,原本该温馨的周末,变成了互相指责的战场。

他们争的是“谁对谁错”,可输的是彼此的耐心,凉的是一家人的温度。

这种“犟”,也最误事。老家有个亲戚,儿子考上了外地的好大学,想让父母帮忙凑学费。

父亲却犟着说“离家太远没用,不如在家找个工作”,任儿子怎么解释,任亲戚怎么劝说,就是不肯松口。

最后儿子没去成,后来在本地打零工,日子过得拮据,父亲嘴上不说,夜里却总叹气——他赢了“自己的道理”,却耽误了孩子的一辈子。

真正过得好的家庭,从不是谁“犟”过谁,而是懂得“让”着谁。就像楼下的李爷爷和李奶奶,李爷爷爱听戏,李奶奶爱跳广场舞,每天傍晚,李爷爷会先陪李奶奶去广场,等她跳完,李奶奶再陪李爷爷回家听戏;买菜时李奶奶想多买新鲜的,李爷爷会说“你看着办,你选的好”;李奶奶做饭偶尔咸了,李爷爷会笑着说“今天的菜够味,配米饭正好”。

他们不是没有分歧,而是从不在小事上较劲。因为他们知道,一家人过日子,比“谁对谁错”更重要的是“和和气气”,比“争个输赢”更珍贵的是“互相体谅”。

有句话说得好:“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那些在家庭里处处“犟”的人,看似赢了争吵,实则输了亲情,耗光了日子里的甜。

别让“犟”成为家庭的枷锁,别让争输赢变成伤人心的利器。

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固执;多一点退让,少一点对抗。

毕竟,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气气,才是最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