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58岁社区老周:换届没选上,退休还太早 这3条新出路比当干部踏实

发布时间:2025-10-28 07:21:34  浏览量:2

社区活动室里,老周摩挲着手里的搪瓷杯,杯沿的磕碰痕迹跟他脸上的细纹一样,都是在社区干了12年的印记。上周社区换届选举结果出来,他以两票之差没选上居委会副主任,连着几天都坐在活动室角落发呆——再过两年才到退休年龄,手里的活儿突然停了,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自己成了"没用的人"。

其实像老周这样的社区老干部不在少数,他们熟悉邻里情况,有责任心,又懂基层处事的门道,只是换届后暂时没找到新方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像老周这样"退岗未退休"的社区老干部,除了继续竞选岗位,还有哪些既踏实又能发挥价值的新出路,每一条都有真实案例,咱们接地气地往下说。

第一条出路:当"社区事务调解员",用经验化解邻里小矛盾

老周刚"下来"那几天,邻居张阿姨和李大叔因为楼道堆杂物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物业上门调解了两次都没成。后来张阿姨想起老周在社区时处理过不少类似的事儿,就拉着李大叔找老周帮忙。

老周没急着评判谁对谁错,先让两人各自把话说完,然后笑着说:"张姐,您那纸箱放楼道,确实挡路,万一谁家老人小孩不小心绊着,多不好;李哥,您说话也别太急,张姐是舍不得扔孙子的玩具,不是故意占地方。"接着他给两人出主意:"社区每月15号有旧物回收,张姐把不用的纸箱卖了,有用的玩具找个收纳箱放自家门口内侧;李哥也多担待点,邻里相处哪有不磕磕碰碰的。"没半小时,两人就握手言和,后来还一起给楼道做了清洁。

这事传开后,陆续有邻居找老周调解矛盾,有的是楼上楼下噪音问题,有的是停车位纠纷,还有的是老人赡养问题。社区居委会主任看老周干得顺手,就跟街道申请,给老周挂了个"社区事务调解员"的聘书,虽然每月补贴不多,但老周干得特别起劲。

可能有人会问,这调解员跟以前当干部有啥不一样?差别大了——以前是"安排工作",现在是"自愿帮忙",不用打卡考勤,不用写汇报材料,谁家有矛盾了,一个电话过去,老周就乐呵呵地去帮忙协调。而且他熟悉社区里每家每户的情况,知道谁吃软谁吃硬,调解起来比外人更有说服力。

就像去年咱们市司法局发布的《2024年基层调解工作报告》里说的,全市社区调解员中,有60%以上是像老周这样的退休或退岗基层干部,他们全年调解成功的邻里纠纷超过3.2万件,成功率比专业调解员还高15%。为啥?因为他们接地气,跟居民熟,说的话大家愿意听,办的事大家信得过。

老周现在每天过得特别充实,早上去公园打太极,上午帮邻居调解个小事,下午跟老伙计们下棋,偶尔还去社区给年轻人讲讲怎么跟居民打交道。他常说:"以前当干部是'管事儿',现在当调解员是'帮人',看着邻里和和气气的,比拿多少补贴都开心。"

第二条出路:做"社区老年服务专员",帮同龄人解决"急难愁盼"

老周在社区干的时候,就特别关注社区里的老人。他发现不少独居老人平时没人照应,买个菜、取个药都不方便,有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交个水电费、挂个号都得求人。没当选副主任后,他琢磨着,不如专门帮这些老人做点实事。

一开始,他只是帮楼上的王大爷买买菜、取取药。王大爷今年78岁,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行动不太方便。老周每天早上买完菜,就顺便给王大爷带一份,每周二、周五还陪王大爷去社区医院拿降压药。后来他又学着用智能手机帮王大爷挂号,教王大爷视频跟儿女聊天。王大爷逢人就夸:"老周比亲儿子还贴心。"

慢慢的,找老周帮忙的老人越来越多。社区了解到情况后,联合辖区内的养老服务中心,给老周申请了"社区老年服务专员"的岗位,主要负责协助养老中心对接社区老人的需求,比如组织老人参加健康讲座、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买生活用品、陪同就医等,每月有固定的劳务报酬,还买了意外险。

老周做这个工作有天然优势:一是他认识社区里大部分老人,知道谁家老人有啥基础病、谁是独居、谁需要特殊照顾;二是他有耐心,老人学东西慢,他能一遍一遍教,从不嫌烦;三是他懂政策,知道哪些老人能申请高龄补贴、哪些能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能帮老人少跑冤枉路。

去年冬天,社区里82岁的刘奶奶突然觉得头晕,儿女都不在身边,她第一个想到给老周打电话。老周赶紧骑车过去,发现刘奶奶血压很高,立马联系社区医院,还陪着去医院做检查,直到刘奶奶的儿女赶过来才离开。刘奶奶的儿子特意给社区送了锦旗,上面写着"老年贴心人,社区活雷锋"。

现在老周还牵头组织了一个"社区助老小分队",找了几个退休的医生、教师一起,每周三下午在社区活动室给老人免费量血压、讲健康知识,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截至2025年5月,这个小分队已经服务了社区200多位老人,帮100多位老人学会了用手机挂号、交水电费,成了社区老人的"定心丸"。

第三条出路:当"社区文化带头人",用爱好点亮邻里生活

老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毛笔字,以前在社区干的时候,每到春节都会组织写春联活动。没当选副主任后,他闲着没事,就每天在家练毛笔字。有一次社区举办文化节,居委会主任找他帮忙写几幅字,他一口答应,还主动提议搞个"邻里书法角"。

"邻里书法角"就设在社区活动室的一角,老周把自己的笔墨纸砚都搬了过去,每天下午开放,不管会不会写,谁都能来试试。一开始只有几个人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有退休的老人,有放学的孩子,还有下班过来的年轻人。老周不藏私,谁有问题他都耐心指导,慢慢的,"书法角"成了社区的热门打卡地。

去年中秋,老周组织了一场"中秋邻里书法展",展出了社区居民写的50多幅书法作品,还搞了现场写月饼盒题字的活动,当天吸引了200多人参加。社区书记看效果这么好,就跟街道申请了专项资金,给"书法角"添置了新的桌椅和笔墨纸砚,还正式聘请老周当"社区文化带头人",负责组织社区的文化活动。

除了书法角,老周还根据居民的爱好,组织了广场舞队、合唱队、象棋队。每天晚上,社区广场上的广场舞队跟着音乐跳舞;周末,合唱队在活动室排练;象棋队的比赛更是热闹,每次都有几十人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还拉近了邻里关系,以前互不认识的邻居,现在都成了朋友。

有个刚搬来的年轻人说:"以前觉得社区里冷冰冰的,自从参加了书法角,认识了不少邻居,现在下班回来,跟邻居打个招呼,心里都暖暖的。"还有个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放学就玩手机,现在跟着老周学书法,不仅字写得越来越好,还变得更有耐心了。"

现在老周的生活特别充实,每天上午处理助老的事儿,下午在书法角教大家写字,晚上还去指导广场舞队排练。他常说:"以前觉得当干部才有价值,现在发现,不管干啥,只要能给邻居带来快乐,能为社区做点事,就有价值。"

结语:退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老周的故事告诉我们,像他这样"退岗未退休"、有责任心、有群众基础、有一技之长。换届没选上没关系,退休还太早也不用愁,只要愿意发挥自己的优势,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出路。

当"社区事务调解员",用经验化解邻里矛盾,让社区更和谐;做"社区老年服务专员",用爱心帮助同龄人,让老人安享晚年;当"社区文化带头人",用爱好点亮邻里生活,让社区更有温度。这三条出路,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靠自己的能力和付出赢得尊重,比当干部更踏实,也更有意义。

其实不止社区老干部,咱们身边很多即将退休或刚退休的人,都可能遇到"没事干、心里空"的情况。不妨学学老周,找找自己的优势和爱好,看看能为身边的人、为社区做点啥。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退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像老周这样的社区老干部?他们退岗后都在做什么?如果你是老周,你会选择这三条出路中的哪一条?或者你还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