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陈粒演出中耳机爆音,发文称“将开始减少舞台工作”,透露此类事故已发生3次
发布时间:2025-10-28 13:59:00 浏览量:2
“耳返突然炸了!陈粒当场缩成一团,居然还硬撑着唱完了?”10 月 26 号,歌手陈粒的一篇长文直接冲上热搜,配的损坏耳返照片看得人头皮发麻 —— 黑色外壳裂得像碎玻璃,内部线路裸露在外,边缘还沾着焦黑痕迹。谁能想到,前一天晚上的音乐节上,这玩意儿直接在她耳朵边 “砰” 地炸开,而她居然忍着耳廓划伤的疼,硬生生把剩下的歌全唱完了。更让人揪心的是,她文末那句 “开始减少舞台工作”,难道这场意外要逼得她退圈?这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委屈?
事情得倒回 10 月 25 号晚的 “城市森林户外音乐节” 现场。晚上 8 点 15 分,舞台灯光精准打在陈粒身上,她穿着件宽松的黑色卫衣,手里攥着银色话筒,刚唱到《奇妙能力歌》的副歌 ——“我看过沙漠下暴雨,看过大海亲吻鲨鱼”,熟悉的旋律正引得台下观众大合唱。可谁也没注意,她右耳那副印着白色音符的定制耳返,已经悄悄埋下了隐患。
突然一声轻微的爆炸声混在音乐里,前排观众先是一愣,紧接着就看见陈粒的身体猛地一缩,右手 “唰” 地捂住右耳,话筒差点从手里滑出去。她脸上的投入表情瞬间僵住,眼睛瞪得圆圆的,快速瞟了眼耳返,又抬头看向台下,那股惊愕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身后的吉他手赶紧停了拨弦的手,皱眉盯着她,乐队其他人也慌了神,台下的合唱声戛然而止,有人举着手机拍摄,还有人小声喊 “怎么了?是不是炸了?”
可也就 3 秒的功夫,陈粒深吸一口气,放下捂耳朵的手,对着话筒轻声说 “没事,继续”,还朝乐队挥了挥手。接下来的几首歌里,她台风看着挺稳,可细心的观众发现,她总忍不住用指尖轻轻碰右耳,唱到高音时眉头会不自觉地皱一下。演出结束后,她没像往常那样留着跟观众互动,几乎是快步走下了舞台,背影看着特别仓促。
直到第二天陈粒发长文,大家才知道她当时有多难。她在文中写得特别细:“昨晚雨下得不小,我在台上能看见台下密密麻麻的雨衣,知道大伙儿冒雨坐车、排队老半天进来,站着听完整场,又辛苦又虔诚。” 事故发生时,耳返碎片已经划开了她的右耳耳廓,细小的血珠渗出来,可她硬是憋着没说 ——“我心里清楚,要是当场哭出来,后面的歌肯定唱砸了。观众没做错任何事,没理由要为舞台事故买单,不能让他们的期待落了空。”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陈粒晒出的聊天记录揭开了真相:第一次是 2024 年 3 月的剧场演出,耳返突然冒出电流杂音,跟着就冒烟了,她当场摘下耳返,靠舞台监听音箱硬撑着唱完;第二次在 2024 年 10 月的音乐节,耳返直接断电,她听不见伴奏,全凭记忆完成表演,事后查说是电池接触不良。当时她就跟团队说:“要是再出一次耳返问题,我可能就得减少舞台工作了,实在担不起这个风险。” 没想到才过一年,第三次事故真的来了,还直接炸了。
“真不是没检查过啊!” 陈粒在文中满是无奈,“每次演出前,团队都会提前 3 小时调试设备,耳返也是找品牌方定制的专业款,怎么就还是出问题?” 她的工作人员后来透露,事故后已经联系品牌方和第三方机构检测,初步判断是电池故障,但具体原因还得等结果。而 “减少舞台工作” 可不是随口说说,接下来 3 个月的 5 场音乐节全取消了,全国巡演也推迟了,就为了先排查设备安全,养好耳朵。
这事在网上传开后,粉丝和网友们心疼坏了。有去了现场的观众留言:“当时离舞台近,清楚听见‘砰’的一声,陈粒捂耳朵那下我心都揪紧了,没想到她还能稳住,太敬业了!” 还有网友说:“三次事故换谁都怕啊!耳朵多娇贵,真要是伤重了怎么办?支持她停一停,安全最重要!” 也有人骂设备方:“定制款还出这么大问题?这是拿艺人安全当儿戏吗?” 甚至有同行歌手现身说法:“耳返对我们来说就是‘第二双耳朵’,出问题不仅影响演出,真的可能伤听力,陈粒的决定太理智了。”
在我看来,陈粒最让人佩服的,不是硬撑着完成演出的敬业,而是她始终把观众放在心上的责任感。换成有些艺人,可能当场就中断演出,或者事后找借口搪塞,但她首先想到的是 “观众没做错事”,这份体谅太难得。更难得的是,她没有因为热爱舞台就忽视安全,知道 “带着不确定的隐患上台,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信任她的观众不负责任”,这种清醒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这事儿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艺人的舞台安全真不是小事。耳返、话筒、灯光这些设备,看着是小物件,可一旦出问题,轻则影响演出效果,重则危及艺人安全。而很多时候,设备调试不到位、维护不及时,或者贪便宜用劣质产品,都是隐患的源头。陈粒的遭遇,说不定能倒逼行业更重视设备安全,也算是件好事。
现在陈粒决定先停下来解决问题,取消演出、推迟巡演,虽然让不少期待的观众失望,但没人怪她。毕竟比起一时的演出,大家更想看到她安全地站在舞台上,唱那些《走马》《虚拟》《小半》里的熟悉旋律。就像网友说的:“等多久都愿意,只求她平平安安的,设备没问题了再回来唱歌。”
说到底,舞台的核心从来不是 “带病坚持” 的感动,而是艺人与观众之间的信任。陈粒用三次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对艺人来说,安全是演出的底线;对观众来说,真诚的态度比完美的表演更动人。希望她能早日解决设备问题,养好身体,也希望整个行业能引以为戒,别再让 “敬业” 成为艺人硬扛风险的理由。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陈粒减少舞台工作的决定明智吗?来评论区聊聊~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