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那个让古人喊停的瞬间
发布时间:2025-10-28 17:45:18 浏览量:2
公元前544年的一场音乐会,如何创造了一个穿越两千年的成语。吴国公子季札站在鲁国宫廷中,眼前的乐工刚刚跳完《韶箫》舞。这位来自东南沿海的外交官沉默片刻,然后说出那句话:“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看到这里就够了,就算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看了。
就是这简单一句话,后来凝结成了“叹为观止”这个成语。
在他看来,这已经代表了舜帝美德的最高境界,不可能有更完美的艺术了。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原文是“观止矣”,后来才演变成成语“叹为观止”。
在古代,这个词专指真正达到极致的事物。而现代用法中,它逐渐泛化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但核心始终是褒义,绝不能用于负面事物
我们生活中依然会遇到“叹为观止”的时刻。
比如看到 SpaceX 火箭回收技术时,那种工程学上的极致美感;读到某些学术突破时,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甚至遇到某个手艺人的作品时,对匠人精神的极致展现。
但与古人不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极致体验太多,反而让人麻木了。
季札那个时代,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机会看到《韶箫》这样的顶级乐舞。而今天的我们,每天都能在手机上看到各种“绝世佳作”,结果就是对什么都见怪不怪。
真正的“观止”体验,变得越来越稀缺。
在这个追求流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温“叹为观止”的智慧:不仅要能识别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还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欣赏,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