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忍噪音!这些情况归公安管,警告不听就拘留,维权步骤速存
发布时间:2025-10-28 19:38:00 浏览量:1
202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落地,噪音扰民处罚升级!
经劝阻无效可处5-10日拘留,还能叠加千元罚款。
但很多人困惑:“遇到噪音该找谁?哪些才归公安管?”
核心很明确:“社会生活噪声”归公安管辖,其他类型噪音需找对应部门。
今天用大白话讲清公安管的噪音类型、处罚标准和维权关键,让你遇事不慌。
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和2026年新规,公安负责的“社会生活噪声”,是除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外,干扰日常起居的常见噪音,具体分4类:
1. 邻里生活噪音(最常见)
比如深夜在家K歌、弹钢琴,宠物狗整夜狂叫,早上6点就剁肉馅、挪家具;甚至邻居吵架摔东西持续几小时,或故意深夜制造动静报复他人。哪怕噪音没超法定分贝(居民区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只要长期、故意影响他人休息,公安也能管(最高法已有类似判例)。
2. 装修施工噪音(有时间限制)
装修不是不能装,但要守规矩: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工作日12:00-14:30、22:00-次日8:00,严禁在已竣工住宅楼用电钻、电锯等高噪音工具。若在禁止时段施工,经物业劝阻仍不停,公安可直接介入。
3. 公共场所噪音(广场舞、商铺是重灾区)
公园、小区广场的广场舞、露天演唱,用高音喇叭或音量超规定,公安可管;
商铺用高音喇叭循环喊“清仓甩卖”,或在学校、医院周边制造喧哗,也属公安监管范围。
4. 其他故意扰民噪音
比如有人为发泄情绪,反复开关门制造巨响,或深夜播放刺耳音乐,哪怕分贝没超标,只要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公安也会依法处理。
别找错部门!以下噪音不归公安管辖,需对应投诉:
工业噪音(工厂机器轰鸣、加工坊噪音):找生态环境部门(打12369);
建筑施工噪音(工地施工、道路维修,非住宅装修):找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夜间施工直接打110联动;
交通运输噪音(机动车鸣笛、改装车炸街、货车闯禁行):找交警部门,高铁/高速噪音找交通运输或铁路部门。
2026年新规的“拘留”不是随便用,必须满足“先劝后罚”条件,分两档处理:
一般情节:
经物业、居委会或部门劝阻、调解后,仍不停止扰民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10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
多次劝阻无效、在医院/学校周边扰民、引发冲突的,处5-10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比如楼下广场舞劝了8次还不关小音量,或深夜2点大声敲打不听劝,都可能触发拘留处罚。
遇到归公安管的噪音,按这两步来,维权更高效:
1. 先固定3类证据
录音录像:开手机“时间戳”,录5分钟以上,拍清噪音来源(如广场舞人群、装修工具),证明发生时间和影响;
沟通记录:保存和噪音制造者的聊天记录、物业/居委会的调解书面记录,证明“已劝阻过”;
分贝截图:用官方认证APP(如“噪声卫士”)测分贝,超标准(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直接存图。
2. 再投诉:优先打110或找属地派出所
投诉时说清关键信息:“XX小区3号楼,昨晚23点到凌晨1点,楼上持续弹钢琴,已找物业调解无效,有录音和分贝截图,请求处理”,比笼统说“太吵了”更管用。
若遇到紧急情况,不用走“协商-调解”流程,直接打110:
噪音持续超2小时,分贝明显超标(如邻居吵架摔东西停不下来);
夜间22点到次日6点出现禁止性噪音(如装修、高分贝音乐);
沟通后对方拒绝整改,还故意加大音量挑衅。
2026年噪音新规的核心,是让“宁静”成为合法权益。遇到归公安管的噪音,别再忍气吞声,留好证据、找对部门,依法就能要回安静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