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楹联书法赏析:墨舞行云:行草的灵动之美
发布时间:2025-10-29 01:34:00 浏览量:3
自古才人多会合,
从来豪杰岂埃尘。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曾官温州鎮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多才多艺,百家之学,均有造诣,诗文书画俱能,还愛好弹琴、吹箫、去剑、弈棋。
墨舞行云:一幅行草对联的灵动之美
这幅对联宛如一位即兴起舞的剑客,以笔为剑在宣纸上划出潇洒的轨迹。行草特有的连笔如游龙摆尾,时而"惊蛇入草"般迅疾(怀素笔意),时而"屋漏痕"般凝重(颜真卿笔法),墨色在疾徐变化间自然晕染,像被春雨打湿的云霞般层次分明。
细看每个字都藏着动态平衡的奥秘。"年"字最后一竖如竹节顿挫,却在收笔时突然向左轻挑,活像舞者收势时飞扬的衣袂;"春"字上半部紧凑如含苞,下半部舒展似绽放,这种"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邓石如章法理论),让静态的文字有了生长的韵律。
作品整体布局如同精心编排的双人舞,上联"门迎百福"笔势多取纵势,下联"户纳千祥"则横向舒展,像两位舞者时而比肩而立,时而错身回旋。落款小字似伴舞的蝶群,既避免喧宾夺主,又以错落位置打破对称,暗合"计白当黑"的古典美学(包世臣《艺舟双楫》)。
欣赏这样的作品,不妨像品茶般分三步:先退后三步感受整体气韵,如观远山起伏;再近察笔触细节,似听琴弦震颤;最后闭眼回味,让那些"飞白"处形成的虚空(书法留白技法)在脑海中继续延展。若想专业评价,可关注"骨力"(线条力度)、“使转”(笔画衔接)等要素,或借用"沉着痛快"(苏轼评米芾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谱》名句)等经典表述。
真正的好字如同会呼吸的生命,这幅对联最动人处,在于那些看似随意的枯笔飞白里,藏着书家运腕时的呼吸节奏——那是任何复印技术都无法复制的艺术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