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德州杂技登上国家级展演舞台 《荷塘月色—蹬伞》惊艳亮相

发布时间:2025-10-28 01:57:26  浏览量:1

一场在北京二七剧场的演出,让德州杂技团的《荷塘月色——蹬伞》彻底火了。

舞台灯光亮起,十七位演员如流风回雪般登场,全场观众的呼吸仿佛瞬间被抽空,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令人难以置信的舞台中央。

这不是你印象里那种杂技演员坐在凳子上蹬伞的传统表演。

整个舞台上,你看不到任何固定的坐架,十七个人完全依靠身体的力量和默契,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四位演员叠罗汉般竖直叠起,形成一个四节人塔。

站在最顶端的演员,脚尖轻盈地挑动着伞,而下面三层的人,不仅要稳住自身,还要协同发力,这是一个对平衡、力量和信任的极致考验。

我当时就在想,这简直是在挑战人体极限。

一个微小的晃动,一次呼吸的错位,整个造型就可能瞬间崩塌。

可舞台上的他们,稳如磐石,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地心引力在他们身上失效了。

这便是德州杂技团全国首创的“四节蹬人蹬伞”,一项把蹬伞这项古老技艺推向全新高度的独门绝技。

仅仅是高难度还不足以形容这场演出的全部魅力。

当七位演员同时在四节人塔上转动十二把伞时,整个舞台仿佛变成了一片被月光照耀的荷塘。

那些翻飞的油纸伞,不再是冰冷的道具,它们时而像含苞待放的荷花,缓缓打开;时而像风中摇曳的荷叶,急速旋转。

一静一动,一张一弛,充满了东方式的写意和美感。

传统杂技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惊、险、奇”,更侧重于技巧的展示,有时候甚至会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忽略了艺术本身的美感。

可《荷塘月色》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它巧妙地将民间音乐的悠扬、现代舞的柔美和传统蹬技的惊险融合在一起。

你看到的不再是单一的炫技,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首流动的诗。

演员们的每一次蹬伞、每一次翻转,都踩着音乐的节拍,融入了舞蹈的韵律,让整个表演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在看完演出后评论说:“这标志着中国杂技正在从单纯的技术展示,向着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表演进行转型。

它证明了杂技不仅可以震撼人心,更可以感动人心。

” 这种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创新,正是这次演出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它不仅仅是在挑战难度,更是在探索杂技艺术表达的全新可能性。

这场演出名为“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是由中宣部文艺局等三个重量级部门联合主办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商业演出,而是代表着国家级最高水准的青年艺术人才竞技平台。

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杂技精英们齐聚一堂,个个都身怀绝技。

在这样高手如云的舞台上,德州杂技团的付亚男等三位年轻演员,凭借着在《荷塘月色》中的出色表现,成功摘得了“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的荣誉称号。

这个称号的分量有多重?

全国范围内,最终能获此殊荣的只有二十五人。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们专业技艺和艺术追求的顶尖认证,意味着他们已经站在了国内青年杂技演员的金字塔尖。

演出的成功,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就在北京的掌声还未完全散去之时,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根据中国杂技家协会官网的最新公示,《荷塘月色——蹬伞》这个节目,已经成功入选了“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候选名单。

国家艺术基金的评审委员会给出的评语尤其值得关注,他们特别指出,这个节目在“传统技艺现代化表达方面的创新实践具有示范意义”。

这无疑是对德州杂技团创新之路的又一次巨大肯定。

从一个地方性的杂技团,到登上国家级的最高展演平台,再到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青睐,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和对艺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这份成就,不仅是属于演员和杂技团的,更是属于德州这座城市的。

它让“德州杂技”这张城市文化名片,在全国范围内变得更加响亮,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创新活力。

这场演出的成功,也为整个杂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

它告诉我们,古老的艺术不必固步自封,完全可以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

当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就能爆发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德州市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们已经计划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培育更多像《荷塘月色》这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创新节目。

一项名为“德州杂技非遗传承工程”的计划也将在2025年正式启动,旨在系统性地挖掘、整理和保护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杂技技艺,为未来的创新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这群年轻人,用自己的身体,让一项古老的艺术在现代舞台上再次绽放出青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