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沉迷广场舞,丈夫病重不管不顾,丈夫走后办过户时傻眼了
发布时间:2025-05-05 10:00:00 浏览量:2
上海一女子痴迷广场舞,每日沉浸于舞蹈世界,对卧病在床的丈夫不闻不问。
丈夫病情日益恶化,最终离世无人陪伴。
但是当她满心欢喜准备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却发现一个令她彻底傻眼的事实…
01
王丽华今年刚满五十三岁,在上海闵行区的一个老小区里生活了近二十年。
而她的丈夫张明德则性格内敛,总是沉默寡言,在一家国企担任工程师,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三十多年。
空巢的生活让王丽华感到无聊和空虚,直到三年前,她在小区花园里遇见了"玫瑰姐妹花"广场舞队。
"丽华,来跳舞吧!比坐在家里看电视强多了!"舞队队长孙阿姨热情地招呼她。
起初,王丽华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谁知道一跳就是三年,从一个连音乐节拍都跟不上的新手,到现在成为舞队的骨干力量。
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小区的中心广场上总能看到她矫健的身影。
"老张,我出去跳舞了,你自己弄点吃的吧!"这几乎成了王丽华每天晚饭后的固定台词。
张明德总是点点头,从不抱怨。他看着妻子收拾好音箱和舞裙匆匆出门的背影,叹口气,打开冰箱找点剩菜热一热。妻子有了自己的爱好,他本应该高兴,可不知为何,心里却有一丝隐隐的忧虑。
广场舞不仅给王丽华带来了身体上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王丽华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手机里的微信群也从原来的几个家庭群,增加到十几个舞蹈相关的群组。
"丽华,下周六我们要去松江区参加比赛,你一定要来啊!"孙阿姨在群里发消息。
"当然来!我已经准备好新舞裙了!"王丽华回复道,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就在这时,张明德从卧室走出来,脸色苍白,额头上冒着冷汗:"丽华,我胸口疼,有点喘不上气..."
王丽华皱了皱眉,放下手机:"老张,你又不舒服啊?上次去医院检查,医生不是说没问题吗?"
"这次感觉不太一样..."张明德的声音微弱,"能不能陪我去一趟医院?"
王丽华看了看时间,已经六点四十五分,舞队七点就要开始热身了。她犹豫了一下:"要不我叫个出租车送你去?我今晚有舞蹈排练,下周六要比赛了..."
张明德的眼神黯淡下来,但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那你帮我叫车吧,我自己去。"
王丽华叫了出租车,给了丈夫一些现金,看着他缓慢地走出家门。她心里有些不安,但想到舞队的姐妹们都在等她,便安慰自己:"老张肯定没什么大问题,上次检查不是挺好的吗?"
02
当张明德独自一人在急诊室里听到医生严肃的诊断时,他感到一阵晕眩。
"张先生,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初步检查显示肺部有一个相当大的阴影,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但从症状和CT结果来看,很可能是肺癌,而且已经到了中晚期。"医生的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张明德的心上。
"我...我还有多少时间?"张明德颤抖着问。
"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我们需要做更详细的检查。不过,您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您的家人呢?可以联系他们来办理入院手续吗?"
张明德苦笑了一下,掏出手机拨通了王丽华的电话。电话响了很久,直到自动转入语音信箱。他知道,妻子正在跳舞,手机肯定被静音放在一边了。
最终,是住在隔壁的李阿姨帮他办理了住院手续。李阿姨是一位退休的护士,恰好那天晚上也来医院看望朋友,在走廊上遇到了形单影只的张明德。
"小张啊,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丽华呢?"李阿姨关切地问。
"她...有事。"张明德没有多说,但李阿姨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从他的表情中猜到了几分。
"我来帮你吧,这些手续我熟悉。"李阿姨主动提出帮忙,不仅陪他办理了入院手续,还帮他联系了病房,甚至去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直到晚上十点多,王丽华才看到丈夫的未接来电。当她回电时,听到的不是丈夫的声音,而是李阿姨告诉她,张明德已经住院,情况不太乐观。
王丽华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匆忙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她内心涌上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烦躁:"早知道这么麻烦,我就不去跳舞了..."
接下来的日子,张明德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医生确诊他患的是肺腺癌,已经扩散到淋巴结和骨骼。即使接受最积极的治疗,生存期也可能不超过一年。
这个消息对王丽华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一时间不知所措。面对繁琐的治疗过程和高昂的医疗费用,她开始变得焦虑和易怒。
"老张,你好好治疗,我会照顾你的。"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王丽华的行动却与承诺相去甚远。
03
她仍然坚持每天参加广场舞活动,只是把时间缩短了一点,从两小时减少到一个半小时。
"广场舞是我唯一的解压方式,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我怎么有精力照顾你?"她这样对张明德解释,后者只能默默点头,不忍心打破妻子仅有的快乐。
随着病情的加重,张明德需要更多的照顾。他不仅需要按时服药,还需要定期去医院做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让他全身无力,经常恶心呕吐,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变得困难。
王丽华勉强履行着照顾丈夫的责任,但她的心思明显不在此。每当丈夫需要帮助时,她总是心不在焉,经常看着手机里舞蹈群的消息,或者练习新学的舞步。有时候,张明德不得不多次呼唤她的名字,才能得到一丝关注。
"丽华,能帮我倒杯水吗?我很渴..."
"等一下,我正在看视频教程呢。"
这样的对话在他们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张明德的请求总是被延迟满足,而王丽华的舞蹈活动则从不耽误。
李阿姨发现了这一情况,开始经常来探望张明德。她帮他打扫房间,煲汤,有时甚至帮他洗澡换衣。这些本应该是妻子做的事情,却由一个邻居承担了。
"小张,你别担心,我闲着也是闲着,帮你是应该的。"李阿姨总是这样宽慰他。
张明德感激不已,但也为妻子的态度感到难过。他没有责怪王丽华,只是在心里暗自叹息。也许,在妻子眼中,跳舞的姐妹们比患病的丈夫更重要吧。
王丽华对李阿姨的频繁出入并不感到高兴。
"李阿姨,谢谢你的好意,但老张是我丈夫,我会照顾好他的。"有一天,王丽华终于忍不住说道。
李阿姨温和地笑了笑:"丽华,我知道你很忙,有自己的活动。我只是帮帮忙,不会干涉你们夫妻之间的事。"
王丽华听出了话中有话,脸色不太好看,但也无法反驳。毕竟,她确实没有尽到照顾丈夫的责任。
04
夏天过去,秋天来临。张明德的病情急转直下。他变得越来越瘦,皮肤呈现出不健康的黄色,眼睛深陷在眼窝里。化疗的副作用让他掉光了头发,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已。
尽管如此,他仍然鼓励王丽华继续她的广场舞活动:"丽华,你去跳舞吧,别担心我。李阿姨说今天会过来。"
王丽华心里有些愧疚,但很快被舞蹈的快乐冲淡了。她换上漂亮的舞裙,化好妆,对着镜子满意地点点头:"老张,我走了,有事就给我打电话。"
那天晚上,张明德突然呕吐不止,随后昏迷。是李阿姨及时发现并叫了救护车,把他送到了医院。当王丽华接到电话匆忙赶到医院时,丈夫已经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病人情况非常危急,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家属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医生严肃地告诉王丽华。
这一刻,现实的残酷终于击碎了王丽华的自我欺骗。她坐在ICU外的长椅上,眼泪无声地流下。不是为丈夫的病情而哭,而是为自己的自私和冷漠感到羞愧。
"如果我多陪陪他,是不是就不会这样?"她问自己,但已经没有答案。
医生允许家属短暂探视。王丽华走进ICU,看到丈夫插满了各种管子,呼吸微弱,面容憔悴。她握住丈夫冰冷的手,忽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悔恨。
"老张,对不起..."她低声说,泪水滴在丈夫的手背上。
让她意外的是,张明德微微睁开了眼睛,嘴唇蠕动,似乎想说什么。王丽华连忙凑近,听到丈夫虚弱的声音:"丽华...不要...自责...我有话...要说..."
王丽华屏息听着,丈夫用尽全力说出了几句话,内容让她既震惊又困惑。她想问清楚,但护士已经示意她探视时间结束了。
走出ICU,王丽华脸色苍白,心绪不宁。李阿姨见状,关切地问:"小张跟你说什么了?"
王丽华摇摇头:"他说了些我听不太懂的话,好像是关于银行账户和遗嘱的事..."
李阿姨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丽华,小张可能是想安排后事。"
这个词让王丽华心头一震。"后事"意味着什么,她再清楚不过。
05
接下来的几天,张明德的状况时好时坏。有几次,医生甚至宣布病危,但他都奇迹般地撑了过来。王丽华开始减少广场舞的时间,更多地守在医院。不过,她的心思已经慢慢转向了未来的生活安排。
"老张走了之后,房子和存款应该都是我的吧?"一天晚上,王丽华独自一人在家,开始盘算未来的财产问题。
张明德在单位工作了三十多年,积累了不少积蓄。他们名下有一套市中心的老房子,价值不菲。还有一些股票和保险,加起来应该有几百万。想到这些,王丽华心里有了一丝安慰:至少经济上不用担心。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琢磨着,是否可以用这些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也许可以装修一下房子,或者换一个更大的音响系统?广场舞队最近在讨论组织一次国外旅行,去看看国外的民族舞蹈,这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就在王丽华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医院再次打来电话,通知她张明德的情况急剧恶化。她赶到医院时,医生已经在做最后的抢救。
"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病人的多个器官已经衰竭。恐怕..."医生的话没有说完,意思已经很明显。
王丽华站在ICU门外,感到一阵晕眩。尽管她已经在心理上做了准备,但当死亡真正降临时,她仍然感到无法接受。不知过了多久,护士走出来,轻轻摇了摇头。
张明德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
在丈夫的葬礼上,王丽华表现得异常平静。她穿着一身黑色的丧服,接受亲友的吊唁,脸上看不出太多悲伤的表情。有人说她坚强,也有人在背后议论她冷血。只有王丽华自己知道,她早已在内心与丈夫告别,现在想的更多是如何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
葬礼后的第三天,王丽华就开始着手处理丈夫的遗产。她先去了张明德所在的单位,办理了一些离职和抚恤金的手续。工作人员对她表示深切的慰问,并提到张明德生前是多么敬业和受人尊敬。
"张工程师是我们单位的模范,他的专利为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人事部主任感叹道,"真没想到他会走得这么早..."
王丽华点点头,心里却在想:老张竟然这么受重视吗?他在家里总是默默无闻的,很少谈工作上的事情。
06
离开单位后,王丽华直接去了银行。她需要了解丈夫名下的账户情况,并办理过户手续。在她的想象中,这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程序:作为合法配偶,丈夫的财产理所当然地归她所有。
"您好,我想查询我丈夫的账户情况,并办理过户手续。"王丽华将丈夫的死亡证明和结婚证递给银行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接过文件,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王女士,您稍等一下,我需要请示一下主管。"
王丽华心里有些不安,但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十几分钟后,一位中年女性走了过来,自我介绍是该分行的客户经理。
"王女士,很抱歉打扰您。在我们处理您丈夫的账户时,发现了一些特殊情况。请跟我到私密会谈室详谈。"
王丽华跟着客户经理来到一个小会议室,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有种预感,接下来的对话可能会改变她的生活。
"王女士,根据我们的记录,您丈夫张明德先生在去世前一个月对他的账户做了一些重要变更。"客户经理打开一个文件夹,"他留下了一份公证遗嘱,指定了财产的分配方式。"
"遗嘱?"王丽华瞪大了眼睛,"什么遗嘱?他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这件事!"
可接下来经理说的一句话却让她当场傻眼了
客户经理表情严肃:"根据这份遗嘱,张先生将他名下75%的财产捐赠给了一家支持肺癌研究的慈善基金会,15%留给了您的儿子张浩,只有10%直接继承给您。这份遗嘱经过了公证,法律效力无可争议。"
王丽华感到一阵眩晕,她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可能!一定有什么误会!老张不会这样对我的!"
"王女士,请冷静。这不是银行的决定,我们只是按照法律程序执行。"客户经理递给她一份文件,"这是遗嘱的副本,您可以看看。上面有张先生的签名和公证处的公章。"
王丽华颤抖着接过文件,当她看到上面丈夫熟悉的签名时,整个人如遭雷击。丈夫真的立下了这样的遗嘱,而且是在生病期间悄悄完成的。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是对她的惩罚吗?
"我...我不接受这个遗嘱。我是他的妻子,法律上我有权继承他的财产!"王丽华激动地说。
客户经理叹了口气:"王女士,我理解您的心情。不过,只要遗嘱符合法律规定,是被遗嘱人自愿订立的,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银行必须按照现有的法律文件执行。"
07
王丽华瘫坐在椅子上,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她怎么也没想到,丈夫的去世不仅没有给她带来预期中的财务自由,反而给她留下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惊喜"。
"那...那我现在能得到多少钱?"她虚弱地问。
客户经理查看了电脑:"按照遗嘱规定,您可以获得大约三十万元人民币,另外还有一些家庭用品和家具。主要的存款、股票和房产份额将按照遗嘱分配给慈善机构和您的儿子。"
三十万元?这远远低于王丽华的预期。她本以为自己至少能继承几百万,足够她舒适地生活很多年。现在这点钱,连装修房子都不够,更不用说环球旅行和高档音响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张要这样对我..."王丽华喃喃自语,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客户经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礼貌地表示如果王丽华决定接受遗嘱,可以随时来办理相关手续。
走出银行,王丽华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失落。阳光照在她身上,却无法温暖她冰冷的心。她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脑海中回想着与丈夫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
张明德一直是个温和的人,从不与她争吵,总是默默支持她的决定。即使在生病期间,他也没有抱怨她对广场舞的沉迷,反而鼓励她去追求自己的快乐。
回到家,王丽华坐在沙发上,环顾四周。这个曾经充满温馨的家,如今只剩下她一个人。丈夫的遗物还散落在各处:书桌上的眼镜,衣柜里的衬衫,书架上的工程手册...这些都是张明德生前的痕迹,如今却变得格外刺眼。
她记起丈夫在ICU里对她说的最后几句话:"丽华...不要...自责...遗嘱...是我的...心愿..."现在回想起来,丈夫当时是在告诉她遗嘱的事,而她当时根本没有理解。
王丽华拿出手机,翻看与丈夫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是她发的:"老张,我晚上要去参加舞蹈比赛,可能要晚点回来,别等我了。"丈夫回复了一个简单的"好"字,再无其他。
08
这时,门铃响了。王丽华擦干眼泪去开门,门外站着李阿姨。
"丽华,我来看看你。听说你今天去银行了?"李阿姨关切地问。
王丽华忍不住崩溃大哭:"李阿姨,老张...老张他...他留下遗嘱,把大部分钱都捐给慈善机构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李阿姨叹了口气,走进屋内,轻轻关上门:"丽华,坐下来,我有些事情要告诉你。"
两人坐在沙发上,李阿姨从包里拿出一封信:"这是小张生前托我转交给你的。他说,如果你知道了遗嘱的事,感到不解或者生气,就把这封信给你。"
王丽华接过信,手微微颤抖。信封上是丈夫熟悉的字迹:"致我亲爱的妻子"。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里面的信纸,开始阅读:
"亲爱的丽华: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首先,我要说,我爱你,一直都爱你,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我知道你可能因为遗嘱的事情感到震惊和愤怒,甚至认为这是我对你的惩罚。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这样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我们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有过欢乐,也有过争吵。当你找到广场舞这个爱好时,我真的很为你高兴。看到你每天精神焕发地出门,回来时满脸笑容,我感到欣慰。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年女性,找到自己的乐趣有多么重要。
我从未埋怨你沉迷于舞蹈,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对你的感情。但是,当我生病后,我慢慢意识到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或许是我太沉默,没有明确表达我的需要;也或许是你太投入于新生活,忽略了我的存在。不管怎样,我不再怪罪任何人。
关于遗产,我决定将大部分捐给慈善机构,是因为我希望这些钱能帮助到更多和我一样患病的人。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医学研究能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让其他家庭免受我们经历的痛苦。
给儿子留下一部分,是希望他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基础。你知道,浩儿一直很独立,但父亲的心总是牵挂着孩子。
至于留给你的那部分,我知道数额不大,但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和活力,完全可以继续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希望你不要因为金钱的事情而困扰,真正的财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最后,我要感谢李阿姨在我生病期间的照顾和关心。她是一位善良的邻居,也是我们家的朋友。希望你能和她保持友好的关系。
丽华,无论如何,请记住我爱你。愿你的舞步永远轻盈,笑容永远灿烂。
09
读完信,王丽华泪流满面。她终于明白了丈夫的用意,也看清了自己这些年的自私和忽视。张明德从未责备她,甚至在临终前还为她考虑,希望她继续追求自己的快乐。
"李阿姨,我...我是个糟糕的妻子..."王丽华抽泣着说。
李阿姨轻轻拍着她的背:"丽华,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小张没有怨恨你,你也不该过度自责。重要的是,现在你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王丽华点点头,擦干眼泪:"我想去见慈善机构的人,了解老张捐款的用途。"
她首先联系了张明德捐款的慈善机构,了解到这笔资金将用于支持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和相关治疗研究。组织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她,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和未来计划。
"您丈夫的捐赠将帮助我们在社区开展免费肺癌筛查,可能会挽救成百上千人的生命。"负责人真诚地说,"张先生是我们最特别的捐赠者之一,因为他自己正经历这种疾病时,依然想着帮助他人。"
这些话让王丽华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骄傲与愧疚交织。她从未真正了解过丈夫的这一面。
回到家中,王丽华开始整理丈夫的遗物。在张明德的书桌抽屉里,她发现了一个精心保存的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她们多年来的合影,从年轻时的婚纱照到中年时的旅游照,甚至还有她参加广场舞比赛时张明德偷偷拍下的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写着日期和简短的文字,记录着他们共同的记忆。
王丽华捧着这些照片,泪水再次涌出。原来张明德一直默默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珍藏着他们的每一刻美好时光。
几天后,王丽华重新回到广场舞队。但这次,她的心态完全不同了。
"姐妹们,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决定。"她站在舞队中间宣布,"我会继续跳舞,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每天都来。我想用更多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孙阿姨好奇地问:"丽华,你要做什么呀?"
"我打算做志愿者,去帮助那些像我丈夫一样患病的人。"王丽华的眼神坚定而平静,"老张教会了我,生活不只是寻找自己的快乐,也要懂得关心他人。"
舞队的姐妹们都被她的转变所感动,纷纷表示支持。有几位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和她一起参与志愿服务。
在李阿姨的帮助下,王丽华联系上了当地医院的志愿者项目。每周三天,她会去肿瘤科陪伴患者,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治疗过程。有时,她会为他们朗读书籍;有时,她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帮助他们锻炼身体;更多时候,她只是静静地陪在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忧虑。
"你知道吗,"一位年轻的患者对她说,"有你在身边,治疗似乎没那么可怕了。"
这样的话语给了王丽华无比的慰藉和力量。她开始理解,为何张明德选择把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因为真正的价值不在金钱,而在于能够触动和帮助他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