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摩天大楼的“舞蹈”:上海632米高楼狂风摆动近1米,是危险还是智慧

发布时间:2025-04-15 23:22:11  浏览量:4

近日,一段上海中心大厦在狂风中摆动的视频引发热议。这座高达632米的摩天大楼,在风力作用下左右摇摆幅度接近1米,让不少市民直呼"腿软"。

摩天大楼为何会"跳舞"?超高层建筑在风力作用下的摆动,是空气动力学与结构工程学的必然现象。上海中心大厦采用独特的"螺旋上升"造型,并非只为美观——

这种设计能将侧向风压降低24%,通过引导气流旋涡分散风荷载。而建筑核心筒内安装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相当于一个重达1000吨的巨型钟摆,能主动抵消80%以上的晃动能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当风速达10级(24.5m/s)时,上海中心顶部理论位移可达1.4米,但实际设计将居住层晃动控制在0.2米以内,人体几乎无法察觉。这种"以柔克刚"的理念,与东方哲学中的"大直若屈"不谋而合。

全球超高层建筑的"定海神针"世界著名高楼都暗藏玄机:

台北101大厦悬挂直径5.5米的镀金阻尼球,能抵消40%地震能量;迪拜哈利法塔采用"翼型截面",如同机翼般分解风力;纽约新世贸中心在混凝土中掺入玻璃纤维,提升结构韧性

同济大学风洞试验显示,上海中心的抗风设计使其在百年一遇的台风中,顶部加速度仅为0.15m/s²,相当于慢速电梯启动时的体感。这种精密计算的安全冗余,让建筑在极端天气中反而比低矮楼房更可靠。

从恐惧到信任:城市天际线的进化论公众对高楼晃动的担忧,折射出对现代建筑认知的代际差异。

老一辈更信赖"厚重结实"的传统建筑,而年轻一代已理解"柔性抗震"的科学逻辑。上海中心每周举办的"建筑解密"活动中,阻尼器实时监测数据的公开展示,正逐步消解着人们的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超高层建设规范要求:按50年一遇风压标准设计;设置双重抗侧力体系;位移角严格控制在1/500以内。

这些严苛标准下,632米的摆动幅度实际仅相当于建筑高度的1/600,比一棵30米大树在同等风力下的摇摆比例还小。

当夜幕降临时,上海中心外墙的LED灯带会实时可视化风压分布,用艺术语言讲述着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场持续进行的风工程实验提醒我们:人类从未真正"征服"自然,而是学会了与之共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