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天下大足》即将湾区首秀,联动文物珍藏跨界对话
发布时间:2025-05-07 20:21:08 浏览量:2
5月7日,由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与深圳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契斋藏印”展览×舞剧《天下大足》艺术跨界活动在深圳博物馆举行。舞剧《天下大足》领衔主演孟庆旸、朱瑾慧、何仲达、郝雪瑞共同出席,分享如何将石刻造像转化为舞台艺术的灵感与挑战。
舞剧《天下大足》从生动的石窟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用舞剧唤醒沉睡的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通过现代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大足石刻中的各色人物造像跃然于舞台之上。北山第125龛媚态观音、北山第113龛水月观音、石篆山12号龛的志公和尚、宝顶山第17号龛的吹笛女、第20号龛养鸡女、牧牛图、沽酒女等各色形象,都在舞剧《天下大足》中得以艺术还原,让造像走下崖壁,走上舞台。
舞剧分10个篇章呈现,缘起、担山、采莲、烟火、传承,到小满、无常、觉悟、若水、不息。在开凿场景的舞蹈中,演员们用刚健有力的舞姿,展现出重庆男儿的阳刚力量感,透过他们手中的锤子、凿子,仿佛可以看到千年前热火朝天的开凿现场。而在表现烟火人间的片段,舞蹈则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出宋朝川渝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的幸福生活。大足石刻群的丰富景象让崖壁上的大足石刻“活”了起来。在剧中饰演师傅和师娘的何仲达、朱瑾慧透露,这种烟火气与当地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笑言要用舞剧表达川渝男人的“耙耳朵”。
在舞剧中饰演媚态观音以及老板娘的孟庆旸表示,这是一部群像的舞剧,“每一个角色都非常的立体、多元化以及有趣。它有很浓的烟火气息有趣有乐也有泪。”
对此,在分享会上深圳博物馆馆长黄琛进行了深刻阐释,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不同,“敦煌位于丝绸之路节点,受西域文化影响,容纳了很多西方艺术,包括宗教的内容;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皇家出资修建;而大足石刻是民间出资来建造的,完全是汉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民间艺术,是儒释道三种思想融合,更贴近百姓生活。”他表示,“大足石刻的创作手法更民族化、民俗化和生活化,这是其他不同的地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天下大足》以“照见自己,照见众生”为主题的舞美设计让很多观众惊喜。舞台左右高悬着两块被风化的崖壁造像,中间硕大的镜面在拓宽舞台视觉空间的同时,既似一面崖壁,也若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映射并记录着古今传承的匠心,古老的崖壁造像与现代数字艺术相结合的虚实融合里,让观众感受着岁月凝固于石间的未完诗篇,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匠心精神。
此次舞剧与展览的联动,也是深圳两大文化地标——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与深圳博物馆的首次深度合作,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的立体化呈现,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新路径。当舞剧《天下大足》的现代舞台艺术遇见深圳博物馆的古代文物珍藏《“契斋藏印”展览》,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开启。舞剧《天下大足》将沉睡的石刻造像化作灵动的舞姿,用现代艺术语言重现大足石刻的千年神韵。深圳博物馆的《“契斋藏印”展览》以篆刻为主题,展现印章方寸之间的文人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琛表示,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希望通过这种跨界的合作,让文物焕发活力,让艺术浸润生活。“从契斋藏印的文人雅趣,到天下大足的匠人史诗,当方寸之间的金石篆刻与舞台上的翩跹舞姿相遇。”他表示,“今天的观众早已不满足于单向的观看,而是渴望深度的体验和心灵的共鸣。希望展览与舞剧的联袂,尝试打破边界,让文化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2025年5月9日至10日,舞剧《天下大足》将于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上演。
采写:南都记者黄璐
拍摄:南都记者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