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里的“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5-05-09 20:21:11 浏览量:3
检察机关的基层服务窗口既是连接群众的“连心桥”,更是培养青年干警的“练兵场”。远安县检察院以入驻综治中心为起点,探索出一条“窗口赋能、青年成长、治理增效”的良性互动路径,让检察“小窗口”成为助力青年干警成长成才的“大舞台”。
综治中心设课堂
“您先喝杯茶,慢慢说。”在远安县综治中心接访室,身着检察蓝制服的青年干警正俯身倾听来访群众的诉求。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远安县检察院“青年检调先锋队”的工作日常。这支由15名青年干警组成的检调团队,正在基层治理一线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针对青年干警基层工作经验少,基层工作能力不足的情况,远安县检察院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青年干警的“淬火熔炉”。通过推行“固定+机动”服务模式,每周两天轮班入驻县综治中心,15名青年干警如同流动的检徽,在基层治理最前沿绽放青春光彩。接访台账显示,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已累计接访92人次,办结涉检信访10件,交出了一张张带着民生温度的青春答卷。
“第一次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时,手心的汗把笔记本都浸湿了”。有青年干警这样说道。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访者,他们“先安抚后说理”,在释法说理中化解矛盾纠纷;面对复杂信访事项,他们“清单化分流、闭环式处理”,逐步成长为“会倾听、善沟通、能协调”的多面手。
基层一线炼真功
由处暑到谷雨,由校园到村庄,穿着学士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这些青年就已站在了农村的黄土地上。针对基层法治服务“看得见够不着”的痛点,14名青年干警背上“法治行囊”,扎根7个中心,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释法说理,用群众看得见的行动排忧解难。常态化列席综治例会,他们既当“调解员”,也当“监督员”,翻开他们的工作日志,12场乡镇综治例会和中心村联村共建党委会记录密密麻麻,10余起矛盾纠纷调解划上完美句号,3条法律监督和3条司法救助线索正在跟进……该院在充分锤炼青年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的同时,延伸检察监督触角。
自机制运行以来,青年干警共开展普法宣传5场次,为重大事项提供法律咨询和意见10余次,将检察监督从“卷宗案头”延伸到“田间地头”。最让群众竖起大拇指的,是他们敢于啃“硬骨头”,为属地政府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建议,协助妥善处置一起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既守住法律底线,又暖了百姓心窝,系列典型经验做法被湖北电视台宣传报道。
数字平台解民忧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带着一张小小的“家门口的检察院”二维码,青年干警“码”上履职、一接就办,实现诉求上报、法律咨询、司法救助“一键直达”,扫除农村地区群众对检察职能的认知盲区。自2024年6月在7个乡镇便民大厅推广以来,已受理群众诉求18条,均按程序及时办理并回复,成功实现检察服务嵌入“15 分钟便民圈”。
基层就是最好的课堂,群众就是最好的老师。青年干警在维护平台、处理线上诉求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数字化治理工具,也精准把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心上事”办成“安心事”。在处理群众咨询土地流转法律问题时,该院干警及时结合需求开展线下普法讲座,实现“线上收集需求、线下精准供给”的良性循环,有效构建起“实践—学习—提升”的工作闭环,提升了基层窗口“人才孵化器”的价值。
转自:宜昌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