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从病房走向健康科普舞台,护士也能“独当一面”
发布时间:2025-05-12 20:38:57 浏览量:5
走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病区,一位老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电视,屏幕里播放着护士们自制的预防冠心病的科普视频。画面中,护士手持瓶盖,对着镜头耐心演示:“每天吃盐不要超过这个小瓶盖的量,大概5克……”为了让科普内容更贴近病患,护士们想了不少新奇的点子。
带着这些从临床一线总结出的科普“金点子”,宣武医院护理团队与来自各家医疗机构的护士们,一同站上北京市“天使杯”青年护士健康教育主题大赛的舞台。大赛举办三届来,已成为护士科普的“训练场”,见证着成千上万名护士在医学科普领域的探索、努力与成长。
5月12日,正值护士节之际,大赛这一平台的意义愈发凸显:“当护士的健康与福祉得到重视,当他们的专业价值被看见,我们的未来便有了更坚实的支撑。”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副主席葛春雨说。
宣武医院病区内,老人跟着科普视频做康复训练。受访者供图
从病房走向科普舞台
4月16日,第三届“天使杯”大赛决赛的现场,当聚光灯照亮舞台,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的护士们走上舞台。音乐响起,舞台正式拉开序幕:护士们化身动漫《哪吒》角色,当“太乙真人”突然捂住胸口,“敖丙”熟练完成清理口腔、松解衣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这一套急救动作。
台下,观众跟着剧情,直观地学习到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规范急救流程。为了让观众更容易记住,护士们将这些疾病注意事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最终,这个兼具趣味性和记忆点的科普作品获得大赛三等奖。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宣武医院连续三年的参赛积累。
比赛现场,宣武医院的护士们正在向观众科普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流程。受访者供图
在前两届“天使杯”大赛中,神经内科护士长阮征就带领团队两次站上舞台,参赛作品均以“脑卒中”为主题。
选脑卒中做主题,是因为临床中接触到太多惨痛的案例。“我们遇到过老人凌晨发病却因担心给儿女添麻烦而延误治疗,也见过空巢老人独自在家发病后躺了两天才被发现。这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4.5小时黄金救治时间窗口。随着饮食结构变化,我们发现脑卒中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人也患上脑卒中。”阮征说,为了让更多人知晓脑卒中的前期症状和发病原因,团队成员带着这些真实的临床案例,投入“天使杯”大赛的创作中。最终,团队分别在前两届“天使杯”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与二等奖。
“第一届比赛,我们都是蒙着头参加的,没经验。”而经过两届比赛的打磨后,宣武医院的护理团队摸索出“从临床问题出发到拆解专业知识再到设计记忆点”的科普逻辑。这些经验,为后续参赛团队提供了一条科普创作路径。
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综合科正是循着这条路径开启探索。“冠心病不是忍一忍就能解决的。”在科室工作二十年的王伟华深知其中凶险:患者把胸闷当小毛病,对二级预防(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的防控措施)毫无概念,而冠心病致死率却长期位居前列。自2019年起,科室持续开展科普,但如何突破病房局限?第三届“天使杯”大赛给了他们新契机。
确定采用情景剧形式后,团队便开启高强度创作。下班后的会议室成了排练场,成员们反复推敲每个细节:用矿泉水瓶盖量化盐摄入量,对照医学指南规范急救动作,逐字打磨台词确保易懂好记。“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观众看完就能记住关键步骤。”王伟华说。
“通过这三次的参赛经历,我们学会了如何精准把握科普重点。从最初侧重症状科普,到如今结合真实病例场景,我们的科普内容越来越贴近受众,也越来越能够引发受众共鸣。”当决赛现场有观众表示“这些知识太有用了”时,王伟华感受到科普工作带来的切实价值。
往届“天使杯”大赛比赛现场。
“护士也能独当一面”
“大赛举办到第三届,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和创新,但大赛举办的初衷始终未变。”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副主席葛春雨提到,2022年年底,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等多个单位协商举办青年护士大赛。目的是带动更多青年护士提升专业技能。同时,鼓励护理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护理人员的社会氛围。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届“天使杯”大赛共吸引了1800余名青年护士参赛,100个作品入围复赛。参赛队伍涵盖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25年第三届“天使杯”大赛,初赛参赛人数已超过3200人,282件作品进入复赛。这届比赛还首次实现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儿童福利机构同台竞技。
参赛作品评选机制也在不断创新。第三届“天使杯”大赛首次采用“线上报名、线上+线下评审”的混合模式,吸纳京外专家参与评审,推动跨区域交流与融合。这些变化不仅为护士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也推动了科普形式的多样化。
历经三届大赛,护士长阮征明显感觉到,“从作品创意到质量,再到呈现形式,一届比一届更出色。”大家不再局限于传统说教,而是通过故事、道具、多媒体技术让医学知识更易传播。大量优秀的作品在舞台上碰撞,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学习的氛围。
在宣武医院,参赛护士们在大赛中的收获被迅速应用于日常护理。护士长阮征将学到的“白噪音改善睡眠法”分享给患者和身边的同事;护士长王伟华将学习到的弹力带锻炼方法带回病房。护士们自费购买弹力带,领着老年患者进行训练。看着老人从最多只能走10分钟,到通过康复训练后最长能走20分钟。
宣武医院的护士向受众科普医学知识。受访者供图
护士长阮征发现,经过三届比赛,护士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升。“比如,我们的护士会很热情地去研究脑卒中发生机制是什么,在病人身上体现的是什么,护理的要点是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文献。再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科普给患者。通过准备比赛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也让我们更留心观察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病患之间的距离逐渐被拉近。”
在护士长王伟华看来,通过这三届比赛,护士们不仅提升了专科技术和科普能力,更强化了他们对于护士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大赛让公众看到我们护士不是单纯的打针发药,而是具备独当一面的专业能力。当患者和家属开始主动询问并听取我们的建议,这就是对我们护士这一群体的专业价值的认可。”王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