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为台商台企投资兴业搭建更广阔舞台
发布时间:2025-05-14 21:55:02 浏览量:2
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山东省惠台政策,以“落实惠台政策、深化融合发展”为主线,出台“惠台67条措施”,创新实施平台载体工程和“六项机制”,持续优化台资企业营商环境。
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和服务升级,烟台有效提升了台胞台企扎根发展的信心,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为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策支持:“67条干货”破解急难愁盼
烟台市聚焦台商台胞诉求及反映问题,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解决台商台胞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营商环境落“细”。
针对台商台胞反映比较集中的子女教育、企业融资等问题,结合政府职能改革要求,烟台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机制,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烟台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从促进烟台与台湾经济合作、推动烟台与台湾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台湾同胞在烟台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三个方面,接地气制定出台“67条干货”,进一步明确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给予台资企业与本地企业同等待遇,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给予台湾同胞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同时,加强烟台与台湾在胶东文化、海洋文化、妈祖文化等领域研究和成果应用,鼓励台湾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参与我市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通过建章立制,让广大台胞台商充分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政策环境。
搭建平台:以文化交流凝聚发展共识
实施平台载体工程,推动营商环境落“优”,烟台充分发挥“一岛”“三个基地”“四个协会”等平台作用,引导台胞台企利用好政策机遇,积极参与烟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活动促融合,以文化聚人心,近年来,烟台市通过充分发挥长岛庙岛显应宫独特优势,先后举办“香缘九百·厚德两岸”等40余项活动,以妈祖信仰增进认同,以文化交流宣传惠台政策,凝聚台商台胞。借助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山东省对台交流基地、海峡两岸(蓬莱)渔业交流基地作用,烟台以基地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依靠山东省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烟台市台协会、烟台市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烟台市台属联谊会桥梁纽带作用,我市还定期召开台商、台企、台胞、台属座谈会,宣讲惠台政策,了解台商、台企、台胞、台属所想、所思、所需、所盼,加强沟通交流,激发他们扎根烟台的信心与决心。
创新服务:“六项机制”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营商环境真正落到实处?烟台市围绕台企实际需求,建立“六项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坚持送政策、送温暖、送关爱上门,打造“宾至如归”的营商环境。
“一企一员”专人结对。向企业发放服务联系卡,实施专人包联、专班帮扶,动态跟踪服务,了解企业所需所盼。“一企一档”量身定制。全面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充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意向、政策需求、企业愿景。“上门服务”暖心助企。将惠企政策编成小册子,实现“一企一册”,让企业零距离感受政策带来的优惠。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最大限度维护台资企业权益。“三本台账”有诉必应。通过问题收集台账、处置台账、反馈台账,收集企业难题,依法依规稳妥解决,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回复。
“宣传推广”助力发展。围绕全市“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先后促成华新丽华集团投资不锈钢新材料智能化深加工项目等一批大项目落地。“高质量发展”倍增培育。对纳入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倍增培育企业名单的5家规模以上重点台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给予重点支持,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效显著:全市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716 个
烟台市以政策为引领、以服务为纽带、以文化促融合,持续打造台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台胞台商扎根烟台、投资烟台。自1986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烟落户后,前来投资的台胞日渐增多。
其中,台湾华新丽华集团投资建设的华新精密金属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8亿美元,主要生产银亮棒材、高端线材、光亮净材等核心精密金属材料,为航天、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精密零组件。项目一期于2021年3月开工、2022年12月试车成功,二期于2022年3月开工,全部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200亿元,打造高端精密金属材料生产、研发、制造、集聚的产业新高地。
台企扎根发展,两岸融合深化,烟台与台湾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惠台措施的不断落实落细,我市对台投资环境持续优化,与台湾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华新丽华、统一集团、国泰人寿等一批台湾企业在烟台投资兴业,截至2024年12月份,全市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716 个,领域涉及制造业、食品行业、商贸及零售业、农业、房地产业等行业,部分台资企业已经成长为我市相关行业的佼佼者,成为推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