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历经 16 年瘫痪,从舞蹈伤痛到新身份,开启新征程
更新时间:2024-09-06 17:16 浏览量:135
刘岩是中国著名的舞蹈家,她的经历充满了坎坷与坚韧。
刘岩自幼对舞蹈有着浓厚兴趣,1991 年,9 岁的她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凭借刻苦训练逐步成长。
她在各类比赛中不断磨砺,虽多次失利但愈挫愈勇,终于在 2004 年全国舞蹈大赛中,凭借原创舞蹈作品《胭脂扣》荣获表演金奖,开启舞蹈界传奇之路,此后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2006 年,她应邀参演央视春晚,与杨丽萍、谭元元共舞《岁寒三友》,成为舞蹈界璀璨新星。
2008 年,刘岩迎来事业巅峰,被张艺谋选中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丝路》的独舞演员。
然而,在演出前的彩排中,因配合上的几秒之差,她不慎从三米高的舞台跌落,当场昏厥,背部重重摔压在轨道上,神经遭到严重损伤后高位瘫痪,从此再也无法站起,只能与轮椅为伴。
这场意外给刘岩带来巨大打击,但她并未被打倒。在经历大半年的情绪失控后,她逐渐走出阴影。
2009 年,她接受媒体采访并参加母校开学典礼;同年 11 月,坐在轮椅上表演了《最深的夜、最亮的灯。2010 年,她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2014 年,她回到北京舞蹈学院讲台,为古典舞专业和编舞专业的学生开班授课,课程主题为 “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此外,刘岩还成立了 “刘岩公益基金”,帮助有舞蹈梦想的孩子圆梦。
如今,刘岩虽无法站立起舞,但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对舞蹈的热爱与追求,用双手诠释舞蹈的魅力,她的经历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如今 42 岁的刘岩,除了跨界话剧领域,还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她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典舞手部动作与印度古典舞手部动作比较研究。她还成立了专项基金,帮助家庭贫困和身体患有残疾的孩子学习舞蹈;编排了舞蹈《26 分贝》,让听障儿童和正常孩子通过舞蹈完全交融在一起;2016 年,她获得了维也纳颁发的 “塔拉” 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2021 年,她登上舞台表演了《蓝色裙摆》等。
刘岩把《生之代价》比作苏打水,“入口看似平常,实则有点刺激,有点炸裂”,可见这个剧本对她有着很大的触动。而该剧的英文原版《cost of living》由波兰裔美国剧作家马蒂娜・马朱克创作,曾在美国威廉斯敦戏剧节首演,登陆外百老汇后拿下 “普利策奖” 戏剧奖等多项大奖。
2024 年 8 月 31 日,话剧《生之代价》在茉莉花剧场首演,刘岩首次挑战话剧,饰演高位瘫痪的阿妮。为了诠释好这个角色,她付出了诸多努力,像上台词课、每天对词、观察导演示范,反复排练,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张艺谋对刘岩深感愧疚,可能是因为刘岩原本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蹈《丝路》的 A 角人选,却因彩排时的意外重伤瘫痪,不仅无法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还终身与轮椅为伴,断送了她作为舞者的职业生涯。张艺谋作为开幕式总导演,对刘岩的遭遇感到痛心和自责,他曾多次看望刘岩并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