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天气寒冷,跳广场舞锻炼好吗?医生:过了60岁,锻炼多注意这几点

更新时间:2025-01-16 19:28  浏览量:1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天气一冷,很多人都习惯裹紧大衣、缩在温暖的屋子里,但也有不少人迎着寒风,在空旷的广场上跳起广场舞来。

有些人认为这种习惯很好,既能活动筋骨,又能保持身体健康;可也有人觉得,寒冷的天气不适合做户外运动,容易导致关节受伤或其他健康问题。那到底天气寒冷时,跳广场舞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曾长期在医院工作,身为医生,接触过众多老年患者,其中有些老人极为注重锻炼,然而,尤其是冬季,一些错误的运动方式致使他们出现健康问题。

冷空气于人体而言本就是一种挑战,会致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还会让肌肉与关节变得更为僵硬。

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不恰当的运动,比如跳广场舞这样的高频率肢体活动,不但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还可能让本来已经存在的健康问题变得更严重。

许多人在冬季跳舞时忽视了重要的准备工作,比如充分的热身,以及对关节和肌肉的保护,而这种忽视,恰恰是导致老年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关键的是,大部分人对“锻炼适度”的概念模糊不清,往往为了追求动作的美观或者单纯地模仿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无疑是对健康的一种潜在威胁。

其实,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健康状况对运动的需求是不同的,特别是60岁以上的人,身体的恢复能力已经减弱,如果方法不当,运动带来的可能不是健康,而是伤害。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天气冷要不要跳广场舞”,而是“在寒冷的天气里,跳广场舞该怎么跳,如何避免伤害”,这才是每个热爱跳广场舞的老年人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天气一冷,关节就是人体最容易“诉苦”的地方,尤其是跳广场舞这种动作频繁、涉及下肢的大幅度活动,对膝盖的负担特别大。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长时间保持快速的舞步,或者频繁弯曲膝盖,膝关节的损伤会悄悄地找上门来。我曾接诊过一位长期跳广场舞的退休教师,她膝盖的状况比她的年龄“老”了十岁。

她告诉我,自己跳舞时总觉得腿脚不灵活,但为了跟上节奏,一直咬牙坚持,结果一次跳完就感觉膝盖酸痛不已。

检查后发现,她的髌骨软骨几乎磨损殆尽,再继续跳下去,很可能发展成严重的骨关节炎,膝盖不适其实是身体给出的警告信号,可惜很多人都没有重视。

寒冷天气里跳广场舞,膝盖最怕的就是“没准备好就直接上”。

建议每次跳舞前一定要花10分钟做热身动作,尤其是对膝关节进行充分活动,比如慢走或者轻微的屈膝动作,让关节液充分分布到软骨表面,减少磨损风险。

另外,尽量选择缓冲性好的鞋子,减少地面硬度对膝盖的冲击,这些都是保护关节的重要方法。

记得有位退休的邮差,因为习惯早起锻炼,经常在清晨参加广场舞活动,后来,他几次在冬天的清晨运动后出现胸闷、气短,最后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冠心病。

人体在凌晨时血液的黏稠度相对较高,血压波动大,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剧烈,老年人如果此时进行高强度运动,很容易诱发心血管问题。

如果一定要在早上跳广场舞,建议在室内或者暖和的环境中进行,等太阳升起来、气温回升再出门锻炼,会更加安全。

衣服穿太厚

冬天锻炼,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穿得暖和一些,尤其是跳广场舞这样会大量出汗的运动,不少人喜欢多穿几层衣服,觉得这样既能保暖又能促进排汗。

但事实上,衣服穿太厚,可能给身体带来更多的隐患。有一位常年坚持锻炼的老人家,告诉我他总是穿着厚重的羽绒服跳广场舞,结果几次都在运动后感到头晕乏力。

更危险的是,出汗之后衣服湿了,寒风一吹,体表温度骤降,非常容易引发感冒甚至诱发更严重的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透气性好、保暖但不闷热的运动服装,尤其是能够分层穿脱的衣物,这样既能在运动前保暖,又可以在身体活动时及时调节温度。

不少人觉得,饭后去跳广场舞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促进消化且不耽搁锻炼,但饭后马上剧烈运动,实则会给消化系统和心脏带来极大负担。

尤其是老年人,本身体能恢复较慢,如果饭后不久就开始高强度的舞蹈动作,很容易出现腹胀、恶心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有一位热爱跳广场舞的退休厨师,他喜欢在晚饭后半小时就去跳舞,觉得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和朋友们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然而,有一次他在跳舞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随后摔倒在地,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供血不足,而诱因之一就是饭后运动导致的血液分配不均。

所以,无论是广场舞还是其他锻炼方式,最好在饭后一到两个小时再开始,给消化系统足够的时间完成初步工作。

在寒冷的天气里,跳广场舞可以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但必须要有科学的策略,才能真正做到让身体受益,锻炼不是一味地“多”,也不是单纯的“勤”,而是要和自己的身体状况相匹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人锻炼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何敏峰,严素敏,关露娟,等.恐动症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家庭功能与锻炼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