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唯美“青绿”搬上大荧幕 舞剧电影重现《千里江山图》背后故事

更新时间:2024-09-10 22:21  浏览量:106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10日报道: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由舞台原班人马与电影人合作的国庆档电影《只此青绿》近日举行二十城限量点映。自2021年首演,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已在全国70余座城市上演超过550场。2022年女子群舞“青绿”还登上央视春晚,绝美的“青绿腰”更是引来无数人惊叹。如今,《只此青绿》迎来电影版,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将在大银幕上“活”起来,为这一IP注入新的生命力。

影版《只此青绿》改编自同名舞剧,通过展卷人——现代故宫文物修复师的视角,带领观众穿越至宋代,从北宋画家王希孟(张翰饰)的视角,进入传世巨作《千里江山图》的画中世界。展卷、听雨、寻石、入画……一幕幕记录着十数米画幅背后的故事,用舞蹈勾勒出宋朝的时代绘卷,串联起一代代工匠的匠人精神与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相比起《千里江山图》的流芳百世,作者王希孟相较鲜为人知,史书上也仅有寥寥数笔。“王希孟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千里江山图》,但未必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一位18岁的少年。”映后交流中,张翰真诚地表示希望能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知道这幅画作者背后的故事,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尽管主线是《千里江山图》及其作者的故事,但电影并未仅仅局限于此。篆刻人、织绢人、采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他们纷纷登场,形象化的表达了这幅宏伟画卷的背后承载的是中国的璀璨文化以及无数工匠的心血。

影片中有一幕水中舞令人印象深刻。张翰回忆起“听雨”水中舞的拍摄历程,还记得是从凌晨就开始拍摄了,“在水里泡了一天,第一次了解人僵住是什么感受,但在水里雨里跳舞非常非常爽,也希望这一处能充分展现希孟最纯真的少年气”。

在电影中饰演磨石人的刘洋也是在戏中有了第一次威亚体验。“第一次下来就没劲了,第二次下来开始找桶吐,几次下来一直吐,威亚真的不好受”,刘洋说,但当自己看到电影时,这些付出都没有白费,“再吐100次也值得!”

舞剧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比而言,电影的拍摄能够更加具象地展现演员的细节。饰演青绿的演员孟庆旸认为,“青绿”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连接展卷人与希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谈及拍戏和舞台表演的区别,她表示:“对于电影的拍摄,舞者是相对陌生的。镜头下会放大演员的每一个肢体、细节、眼神,细致到每一个毛孔。其实舞剧拍成电影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和突破,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更多了解舞剧行业,了解舞者,通过舞者的方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我们一起展卷这幅《千里江山图》。”

现场,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激动地说,自己曾看过十遍舞剧,是青绿的资深追随者,“当我面试小学老师的时候,他们问我,怎么让小朋友感受到传承到中国的美?我就写下了’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他慨叹青绿是给学生最好的美育课,“我希望这部非常优秀的电影,能够更好地普及到教育中”。

“从剧场到电影,没想到有这么长的’售后’,粉上青绿非常开心”,17岁的小观众时从内蒙古特意来到上海,他说,“10多个小时的高铁没白坐,很有意义!尤其被希孟献画的段落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