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文化|开封工艺美术非遗名琴闪耀首尔国际艺术舞台
更新时间:2025-03-31 08:39 浏览量:4
3月26日-28日,为深化中韩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传递和平发展理念,由韩国联合国和平模范委员会与中华瑰宝精品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琴韵绘和平 艺术满乾坤”中韩民间艺术家交流展演活动于近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拉开帷幕。作为活动核心环节,“中华瑰宝--当代名琴韩国展”暨古琴专场音乐会(首尔站)特邀中国百年制琴世家--汤氏古琴携传世名琴参展,并于音乐会中演绎千年琴音,以古琴艺术为纽带,搭建起中韩两国文化互鉴的桥梁。
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代表,开封市级非遗汤氏古琴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青年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汤红伟携汤氏古琴五代传承的工艺美术斫琴技艺惊艳亮相,其展品《混沌》《焦叶》等七张复刻唐宋名琴与现代创新之作,在"中华瑰宝--当代名琴韩国展"中引发国际艺术界高度关注。汤氏古琴其斫琴技艺传承逾百年,以“清、和、淡、雅”的琴音特质与精益求精的工艺享誉海内外。
当晚的古琴专场音乐会将活动推向高潮。中国古琴非遗传承人赵艳春与韩国国乐演奏家金孝珍携手演绎了《大胡笳》《平沙落雁》等经典曲目。当焦叶古琴的醇厚音色与伽倻琴的清越之音交织回荡,现场观众沉浸在"和而不同"的东方美学意境中。
古琴的悠远之音与韩国传统乐器伽倻琴、玄琴的对话,诠释了“和而不同”的东方美学,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汤红伟老师表示:“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载体。此次与韩国艺术家合作,既是艺术的碰撞,更是和平理念的共鸣。”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类乐器。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形成了“七弦琴”的名称。古琴在周朝时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在民间广泛使用,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乐器。
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艺术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活动以“琴棋书画摄影”多维艺术形式为载体,吸引了中韩逾百位艺术家参与。除古琴展演外,现场还设立“中韩和平艺术贡献奖”,表彰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和平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机构及个人。
在同期举办的"中韩和平艺术贡献奖"颁奖典礼上,汤氏古琴传承人汤红伟因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突出贡献,荣获"文化传承特别荣誉奖"。
韩国联合国和平模范委员会主席朴在贤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艺术无国界,古琴的千年琴音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邃,更见证了中韩民心的相通。"汤氏古琴的参与,让古琴这种艺术对话超越了国界,为世界和平事业注入了文化力量。"
本次韩国之行,汤氏古琴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生命力,更以艺术外交的独特方式,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文化力量。正如汤红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古琴的七根弦,既是五音十二律的载体,更是连接世界的琴弦。我们愿以琴为媒,让和平之音回荡在地球的每个角落。"
本次活动中,汤氏古琴精选《混沌》《焦叶》《松石间意》等数张复刻历代名琴及当代创新之作参展,展现中国古琴艺术“守正创新”的深厚底蕴。展品不仅还原了唐宋名琴的形制与音韵,更融合现代声学技术,彰显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审美的交融。
据了解,汤氏古琴自清末创立以来,已传承五代130余年,始终秉持“以琴载道”的家学理念,致力于古琴制作技艺的保护与创新。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首都博物馆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和平之声的文化名片。此次韩国之行,汤氏古琴不仅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出海,更探索出传统工艺美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发展路径。
供稿: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