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舞台上的璀璨明珠——马莉莉
更新时间:2025-03-31 08:01 浏览量:4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一个日后在沪剧界光芒万丈的生命降临,她就是马莉莉。马莉莉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和时代的蓬勃朝气紧紧连在一起。她在沪剧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就像一部超有传奇色彩的奋斗故事,激励着好多热爱艺术的人。
1961年,12岁的马莉莉迎来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凭着对沪剧的满心热爱,她顺利考进杨浦区戏曲学馆沪剧班。在学馆里,练功房的地板看着她无数次摔倒又爬起来,镜子记下了她每一个表情的琢磨过程。一大早别人还在睡觉,她就已经开始练嗓子;晚上月光照进窗户,她还在想着角色的动作和神态。她付出的这份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给她以后的艺术生涯打好了基础。
从戏曲学馆毕业后,马莉莉顺顺利利加入爱华沪剧团,成了随团学员。在这个阶段,她不仅有了更多上台表演的机会,还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前辈艺术家。和他们一起合作时,马莉莉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不停地吸收沪剧艺术的养分。每次演出前,她都会一遍又一遍研究剧本,分析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演出结束后,她又会主动向别人请教,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就因为她对艺术这么认真,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在爱华沪剧团很快就出名了。
1973年,马莉莉靠着出色的艺术才能,成功进入上海沪剧团。上海沪剧团是沪剧界最厉害的团体,里面有好多大师级人物。这对马莉莉来说,既是特别大的挑战,也是很难得的机会。在这儿,她先后演了好多经典剧目,每个角色都被她演得特别生动。在《芦荡火种》里,她演阿庆嫂,举手投足间把阿庆嫂的机智和沉稳都表现出来了,把阿庆嫂复杂的性格刻画得特别清楚;在《啼笑因缘》里,她又成功塑造了沈凤喜这个角色,把沈凤喜的柔弱和无奈表现得很到位,让观众看了心里很有感触。
马莉莉在沪剧表演上取得的成绩,不光体现在她能准确把握角色上,还体现在她对沪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上。她大胆尝试把现代音乐元素加到沪剧唱腔里,让传统沪剧有了新活力。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沪剧的推广和传承工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沪剧人才。现在,虽然马莉莉已经从舞台上退下来了,但她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她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新一代沪剧演员不断往前走。
回想马莉莉的艺术生涯,从一个心里装着梦想的少年,到沪剧界有名的大艺术家,她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写下一段特别辉煌的故事。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对艺术的热爱、对梦想的坚持,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马莉莉的艺术精神会继续在沪剧舞台上发光,给更多人带来美的享受,触动大家的心灵。沪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也会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努力下,不断传承发展,一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