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巩义这个村的舞狮,传承了23代!守护非遗,“狮”承不辍!

更新时间:2025-03-31 08:59  浏览量:2

巩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赵城绣球狮舞

在鲁庄镇赵城村,

舞狮表演历史悠久,

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

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2025年,

赵城绣球狮舞技艺被列入

巩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赵城村舞狮练习场记者看到,赵城狮舞第19代传承人李正全正在给年轻队员们讲解引绣球动作要领,并亲身示范,闪转腾挪之间,手中的绣球刷刷作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尽显“引狮郎”的灵动与威风。队员们紧盯着他的动作,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据悉,赵城绣球狮舞历史悠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鲁庄镇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其历经数百年传承,表演套路系统完备,融合武术与舞蹈精髓,从独特的引绣球、滚绣球动作,到各类器械表演和高难度的高台绝技,无不彰显独特艺术魅力,在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中留下深刻印记,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

中国有句谚语叫作“狮子滚绣球,好运在后头”。狮子滚绣球是一种民俗喜庆活动,一般都在传统节日,寓意祛灾祈福,人们希望狮子能够赶走厄运,绣球可以带来好运。绣球狮舞需两人合作,一前一后扮演成一只狮子,表演者模仿狮子各种姿势,行走起坐,翻腾跳跃,摇头摆尾。还有一人手持绣球引逗、戏弄,喜庆性极强。

赵城狮舞负责人李选社:“赵城狮舞目前有70余名队员,涵盖老中青3代人。赵城舞狮独家绝技是四根板凳架、倒翻板凳架,还有少林武术与20余套地摊表演套路相结合,包括滚绣球和引绣球等。”

赵城狮舞第22代传承人曹嘉旺告诉记者,狮舞讲求定力,扎马步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在日常训练中,扎马步是规定动作,也是每个狮舞人的必修课。有时一个动作练不熟,就要千百次地重复;一个走位走不顺,就要千百次地训练。

赵城狮舞第22代传承人曹嘉旺:“我从6岁开始练习武术,为学习狮舞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村里有学习狮舞的传统,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狮舞,虽然过程很枯燥,但我依然很热爱。”

赵城狮舞已经传承了23代,先后培养出以曹嘉旺、李晨怡、曹成龙等为代表的40余位新传承人。在代代传承中,许多传承人练就了标杆式的技艺甚至是独家绝技,比如11代传承人李鸿钧的“春秋大刀”、14代传承人李永聚的“六合枪”等,丰富了狮舞文化的技艺与内涵,至今仍是后来者传承的样板。

赵城狮舞负责人李选社:“我们今年的打算是通过参与更多的表演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赵城狮舞、喜欢赵城狮舞,吸引更多人加入,把赵城狮舞更好地传承下去。”

著作权所有:巩义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迎利 姚洋洋 张冰洁 王钰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