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人活多久算长寿?专家:超过这个岁数就是福气

更新时间:2025-03-31 21:03  浏览量: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有没有发现,饭桌上最有“话语权”的,往往是那位七八十岁还拎得动菜篮子、爬楼不喘气的老爷子?每次一开口,大家都得闭嘴听着:“我跟你讲,长寿啊,不是活得久,而是老得慢!”可话说回来,到底活到多少岁才算长寿?是不是非得活到100岁,才能算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跑赢了别人”?那可未必。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长寿到底有没有一个“官方标尺”?

有人说,七十古来稀;也有人说,八十才算开始“躺赢”;还有人想的是“活得久不如活得值”。但现实是,大多数人对“长寿”这件事,理解得还真有点偏。有人以为只要能熬到100岁就算长寿,殊不知,有些人七十岁了还在登山旅游,有些人六十岁就已经一身慢病,天天靠药续命,哪一个更算“活得长”?

其实,长寿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游戏。

北京协和医院曾发布一组数据: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78.2岁。注意,这不是“最长能活多久”,而是“平均下来能活多久”。那问题来了,如果全国人民加起来平均能活七十八岁,那你一个人活到哪算是“拔尖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给出的答案是——活到85岁以上,身体状况还不错,就可以称得上是“长寿老人”。

听到这,是不是松了口气?原来不用等到100岁才算“活得久”,能稳稳当当过85,其实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

但别高兴太早,问题又来了——长寿到底靠什么?是基因好?命硬?还是吃得清淡、心态好?

说实话,这年头,决定一个人能不能长寿的“剧本”,早就不写在基因里了。你看那位98岁的老奶奶,天天早起跳广场舞,喝粥吃咸菜,头发花白但眼神贼亮;再看看隔壁五十出头的老王,抽烟喝酒熬夜加班,体检报告一摞摞,五脏六腑全亮红灯……长寿这事儿,跟活得“讲究”有着莫大的关系。

咱们先从一个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问题说起——“活着的质量”比“活多久”更重要。

你说,一个人活到了90岁,但卧病在床十几年,吃喝拉撒都得人伺候,这样的“长寿”,你要吗?反过来,一个人活到83岁,前一天还在给孙子讲故事,第二天安安静静地离世,连医院的门都没进过几次,这不才是真正的“圆满”吗?

所以,长寿的核心,不是年纪,而是状态。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冷门但扎心的事实——大部分人在60岁以后,活着靠的是“积蓄”

不是钱的积蓄,是身体的积蓄。你年轻时拼命熬夜、暴饮暴食、不运动、情绪压抑……这些坏习惯就像银行里的“透支记录”,年纪越大,利息越高,最后连本带息地还回来。

比如,长期吃得油腻,动不动就来顿火锅加烧烤,那血管就跟下水道一样,慢慢堵上了。到65岁突然脑梗一来,瘫了……一句“活得久”便戛然而止。所以,年轻的时候不养生,年老的时候养医生。

那问题又来了——现在开始“补救”还来得及吗?

还真别说,身体这个东西,最讲“态度”。你哪怕是60岁开始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当运动,身体也会感受到你的“诚意”。医学研究表明,哪怕是65岁开始规律锻炼,每周三次中等强度运动,死亡风险都能降低30%以上

而且,别小看睡觉这事儿。睡眠,是最被低估的“长寿秘籍”。很多人觉得睡觉是浪费时间,结果白天没精神,晚上又失眠,搞成恶性循环。其实,优质的睡眠能修复身体、稳定情绪、控制体重,根本就是长寿的幕后大功臣。

再说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实——心态比你想的更值钱。

有研究发现,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平均多活10年左右。你没听错,10年!你每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不如多点“佛系”,遇事别急眼,心宽则寿长。尤其是进入退休后,谁都别想着“我这辈子没用了”,反而应该看看书、种种花、跳跳舞,把退休活成“黄金十年”

当然啦,长寿这事儿,也讲点“运气”。但80%的因素,还是你自己能控制的。

像饮食这块,别再迷信什么“吃素才能长寿”这一类极端说法。适度、均衡、清淡、少盐少油才是真理。多吃点粗粮、蔬菜、豆制品,少碰加工肉、反式脂肪、含糖饮料,“吃得简单”往往比“吃得贵”更值钱。

再一个冷门小提示——社交,是被忽略的“长寿药”。

有研究显示,孤独比抽烟喝酒更伤身。一个人每天闷在家里不说话,身体的免疫系统都跟着“低迷”。反而是那些天天和朋友唠嗑、跳广场舞、喝茶聊天的老人,精神状态更好,疾病风险更低。人老了,不怕没钱,怕的是没伴。

你看,那些村里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天天跟街坊邻居拉家常,虽然吃得不讲究,医药也不发达,但就是活得滋润。不是她们命好,是她们心态好。

至于“遗传”这个事,别再当借口了。是的,有些人确实“天赋异禀”,家族里都长命百岁,但医学告诉我们,遗传对寿命的影响,不超过25%,剩下的75%,看你自己怎么活。

所以啊,别再盯着那“100岁”的目标不放,能不能活久,你手里的“牌”早就发下来了,关键是你怎么打。85岁之后还能自己种菜、遛弯、照顾孙子,这才是“有质量的长寿”。

你可能会问,那我现在才40多岁,是不是还有机会“逆转命运”?当然!你现在每多走一次路、少熬一次夜、少发一次脾气,身体都默默在给你加分。长寿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一天天“攒”出来的。

有句话说得好,“人这一辈子,拼的是晚节。”

你可以年轻时糊涂点,但别老了还不醒悟。你可以偶尔任性,但不能一直任性。你可以不追求长寿,但得活得清醒、自在、有质量。

所以啊,长寿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值。

你不需要等到100岁才觉得“自己赢了”。只要你能在八十多岁还能自己走路、吃饭、晒太阳、看书、笑得出来,那就已经是医学上标准的“长寿老人”了。

别再把“长寿”当成遥不可及的梦想,它其实就藏在你每天的生活里。

今天多吃点菜,少吃点肉;今天早点睡,少刷点手机;今天和家人多说几句话,心情好一点……你活得每一天,都是在为长寿“打基础”

别等老了再后悔,现在就开始过一个你未来感谢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3》

2. 北京协和医院《长寿老人健康报告》

3.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发布《2024年中国老龄健康趋势白皮书》

4.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健康与预期寿命研究(中文版)》

5.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学院《中老年人健康行为与寿命关系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