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清代科举舞弊之殇:从代考赢家到钦犯的坠落

更新时间:2025-03-31 18:58  浏览量:3

在清朝京城,那些前来应试的学子中,但凡擅长楷书的,每逢誊录供事这类考试,必定会有人请他们代考。报酬少则几十两银子,多则上百两,这价格高低,全看代考者的名声威望而定。贫寒的读书人常常靠着这代考的收入,来充当赶考的旅费,省得四处借债。这种风气,在京城已然存在许久,由来已久。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其实心里也都清楚,只是不愿戳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每当新皇登基,按照惯例,都要举行一次参职考试(这种考试只针对低级官员,与科举停考时的考职不同),考中第一名的人,只需注册四十五日,便立即开启选官流程。所以,那些渴望仕途顺遂、急切想要步入官场的人,必定会寻觅书法高手来代考,就盼着能尽快被选拔任用。光绪元年的考职,因各种缘故,一直延迟到癸未年才举行。

这一年,浙江萧山县有一位名叫马星联的举人,他的楷书堪称一绝,在京城声名远扬,每次参加这类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第三名。有人慕名找到他,恳请他帮忙代考。马星联微微扬起下巴,带着几分自信与傲慢,说道:“要是你肯出八百两银子,我保证能让你考第一。” 那人犹豫了一下,权衡再三,最终咬咬牙答应了。等到放榜之日,果不其然,这人真的考了第一名,顺利获得州同的官职,且马上就可以赴任。

马星联这下可神气坏了,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京城最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聚宝堂大摆宴席,邀请了众多宾客。堂内摆下数十桌丰盛的酒席,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香气四溢。不仅如此,他还准备了无数奖品,又找来一群年轻貌美的伶人,兴致勃勃地举办起花榜评选。这一天,他挥霍无度,花费远超八百两银子,除了代考所得,还额外借了二百两银子。

宴会上,马星联满脸通红,醉意醺醺,得意忘形地对在场的同辈说道:“你们诸位,顶多也就只能保证让人通过考试罢了。可我呢,只要出手,就能保证考第一,而且从不出错。你们跟我相比,可差得远了!” 说罢,他举起酒杯,仰头大笑,笑声在聚宝堂内回荡。他包下了聚宝堂正屋的三进院子来摆宴席,那气派劲儿,仿佛要让整个京城都知道他的风光。而偏院那边,他根本没放在眼里。

巧的是,御史丁振铎正在偏院请客。听到这边喧闹非凡,便好奇地过来窥探。恰好听到马星联这番张狂的言论,又向旁人打听了一番,这才知晓了马星联钱财的来路。丁振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义愤,觉得这种代考舞弊行为实在是有辱科举,败坏官场风气。第二天,他便专门写了一道奏折,向皇上参奏此事。皇上看了奏折后,龙颜大怒,当即下旨革除马星联的功名,并派人捉拿。

其实,马星联在丁振铎参奏之前,就已经听到了风声。他吓得脸色惨白,手脚冰凉,深知此事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连夜收拾行囊,匆忙逃离京城,一路奔回萧山老家。马星联家境贫寒,自幼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守着他长大成人。他十九岁便考中了举人,还娶了妻子,可到如今逃亡之时,也才二十一岁。他平日里勤奋苦读,学业十分出色,尤其擅长科举考试中的折卷之术,原本是极有希望在科举中高中鼎甲的,众人都为他感到惋惜。

在这之前,壬午年的冬天,有一场学正学录的考试。当时,陈冕还未考中进士,他也为人代考,考了第一名,得到了三百两银子。陈冕拿到钱后,拿出二百两银子去安葬自己的启蒙老师,又用一百两银子帮助朋友完成了婚事。同辈之人听闻此事,都对陈冕敬重有加。哪像马星联,拿着代考的钱,只为了自己享乐,搞什么花榜评选,实在是自甘堕落。也难怪他会遭受如此灾祸。后来,陈冕在癸未年的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飞黄腾达。

而马星联回到萧山后,他的家与典史署相邻。黄昏时分,典史听到马星联正在家中与母亲、妻子说话。典史心中一紧,觉得这可是个立功的好机会,连忙跑去报告县令,急切地说:“大人,快抓钦犯马星联,我听到他在家中说话了!” 县令皱了皱眉头,问道:“你确定是他的声音?” 典史拍着胸脯保证:“千真万确,我听得清清楚楚!” 县令沉思片刻,说道:“你先在这儿吃晚饭,吃完饭咱们再去抓捕,不怕他跑了。” 县令表面上这样说,暗地里却派了一个心腹,带着一百两银子给马星联,让他赶紧逃去东洋。原来,马星联曾是县令主持的县考中第一名,是县令的得意门生。

晚饭后,县令带着捕役和兵壮,与典史一同前往马星联家。此时已经是半夜,众人将马宅团团围住,然后进去搜查,却发现屋内空无一人。县令故作惊讶,对典史说道:“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嘛,根本没人啊!” 于是,此事便不了了之。马星联就此躲过一劫,只是他的仕途与名声,却如同泡影一般,彻底破碎了。